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是一个大开放大联合的社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团体越来越庞大。据统计,到2003年末,上海近400万流动人口中,处于应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少年儿童有32万,其中绝大多数是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子女。由于这些民工工作的沉重和繁忙,导致他们的孩子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和偏差。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严峻的社会现实呼唤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另外,由于多方面因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农民工的知识水平总体偏低,特别是语文成绩,阅读能力低给农民工理解文件、合同、法规带来了困难。因此,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素养就更显出其艰难与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就业后的职业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奠定学生人格品质、道德修养的重要学科。换句话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是我国人口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阵地。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关于语文素养,巢宗祺先生解释道:“《语文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的中学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一方面能够掌握适用于生活领域的语言工具,另一方面也能得到丰富而深刻的人文陶冶,有助于他们健康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而无论是从语言掌握的角度去看,还是从人文精神的培育去看,学生在学校语文教育中奠定的基础都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基于上海市东沟中学预备年级的教学实践,对外来务工子女的语文素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外来务工子女的语文素养总体偏低,语言表达口语化、生活化、地域化,基础知识较缺乏、文化视野较狭窄和整体素养偏低,当然,这些孩子的学习兴趣较浓厚。本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外来务工子女语文素养存在不足的问题,确立改进计划、行动实施计划、观察和反思,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特点、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学习环境等外围因素探究了影响外来务工子女语文学习的各方面因素,从而为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语文素养提供了一些探索的思路和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本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的领域中,针对外来务工子女这一特殊群体的主要特点,从语文学习习惯、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四个方面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思考,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因素,在现阶段,培养外来务工子女基本的学习习惯主要抓四个习惯的养成:查字典矫正读音,积累词语,规范、正确地诵读课文,格式规范,书写端正和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出阅读要求,创设阅读条件,运用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课外阅读。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包括规范书面语言的使用、读写结合、日记作文。在培养外来务工子女口语交际能力方面,除了运用学习文明用语,做世博小使者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说话的自信心外,突出强调口头语言的规范训练,这是由于外来务工子女口语表达中方言使用较多因素决定的。在研究过程中,除运用行动研究法,还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本研究通过引入教育文化学、语言学、阅读学、教育心理学等有关理论,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力图对论题进行扎实而又科学的探讨,给外来务工子女的语文教学以助力和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