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我国发生大面积冰灾,使输电线路严重覆冰,给电网造成巨大损失,如何对覆冰输电线路进行融冰、除冰以降低冰灾损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现有除冰技术有热力除冰法、机械除冰法以及其它新技术除冰法,其中,热力除冰法现在已成为防治电网冰灾的主要方法。热力除冰技术主要是运用短路电流加热导线,对冰进行内接触式融冰的方法。本文采用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圆柱型热源外覆冰柱的融化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对掌握输电线路短路电流融冰过程具有借鉴意义。鉴于真实的输电导线其电阻很小,在融冰过程中对导线通以大电流,产生一定的发热功率。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采用电阻较大的石墨棒代替导线,对石墨棒两端通以直流电,研究石墨棒外覆冰柱的融冰过程。实验过程中热电偶测量冰柱内的温度分布和温度变化情况,摄像机记录了冰柱的融化过程和界面运动情况。实验获得了电流大小、外界环境对融冰时间的影响。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圆柱型热源外覆冰柱的融化过程进行了理论研究。目前,大多数文献对输电线路短路电流融冰技术的理论研究都集中于融冰电流的选择和掌握融冰时间,方法多为简单的能量守恒。为此,本文首先采用集总参数法,不考虑冰柱内的温度分布,对融冰过程建立能量守恒,获得融冰时间。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比较发现,计算结果明显大于测量值。原因在于导线外覆冰柱的融化过程无需整个冰柱完全融化,融冰过程中受重力作用,冰柱下移,直到石墨棒上表面将冰柱剪破,融冰过程结束。采用集总参数法也不能获得冰柱内的温度分布情况。为掌握冰柱内的温度分布和界面运动规律,本文采用一维非稳态模型研究圆柱型热源外覆冰柱的融化过程,其中的相变过程采用经典的Stefan模型描述。将模型计算温度与热电偶测量值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但该模型假设融化界面沿径向均匀向外扩展,计算融冰时间明显大于实验测量结果。最后,本文对重力作用下冰柱的融冰时间进行了理论分析,考虑了外界环境对融冰时间的影响,重力作用下的界面运动以及热阻的变化。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两者吻合较好。本文对圆柱型热源外覆冰柱的融化过程开展了实验和理论研究,研究成果对输电线路短路电流融冰技术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对于考虑重力影响下,冰柱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温度变化情况,本文没有深入研究,有待于后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