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深圳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病原学类型,了解手足口病在人群、季节中的流行规律及趋势变化特点,为深圳市疫情分析以及针对性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数据选自深圳市手足口病日常监测报告数据及《深圳市统计年鉴》。对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深圳市手足口病的发病和病原学数据进行描述分析,掌握其在年龄、性别、职业、季节分布特征以及优势病原体种类。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手足口病年发病率、月发病率、年龄组发病数的趋势变化,进行趋势检验和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结果:1.2009~2017年深圳市手足口病共357446例,发病率为409.35/10万人,其中重症525例,重症率为0.60/10万人,死亡35例,死亡率为0.01/10万人;2.2015年为深圳市手足口病年发病率的转折点,2009年到2015年为快速增长趋势(1=67.86,P值=0.00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015~2017年,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呈小幅上升趋势(2=9.30,P值=0.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间存在不平衡的发病率变化趋势,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在2009-2015年男性发病率增长速度也高于女性;3.人群分布中,性别方面,男性发病人数始终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6;职业方面,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分别占总发病人数的77.59%和18.62%,是最主要的发病人群;年龄方面,0~4岁年龄组占到发病人数的90%以上,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其中以1~2岁年龄组发病最严重;4.年龄组发病人数表现为“高升速降长拖尾”的趋势变化特征,以2~3岁年龄组和8~9岁年龄组为转折点;0~年龄组达到2~年龄组呈现增长趋势,APC=8.4%(P值=0.3,差异无统计意义),2~年龄组到8~年龄组呈快速下降趋势,APC=-45.7%(P值<0.001,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8~年龄组到65~年龄组呈小幅下行趋势,APC=-7.6%(P值<0.001,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5.2009-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受季节因素影响,存在两个疫情高发期。每年4月到7月出现首个疫情高峰,9月到11月出现第二个疫情高峰;6.年平均月发病率表现为“快升缓降再速降”的双峰趋势变化特点,以5月和10月为转折点。手足口病年平均月发病率1~5月表现为快速升高趋势,APC=116.7%(P值<0.001,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5~10月呈现缓慢降低的趋势特征,APC=-6.1%(P值=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2月表现快速下降趋势特点,APC=-52.4%(P值=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3年和2015年有两个转折点,其余各年均只有一个转折点;7.2009-2017年深圳市实验室检测病原学结果共2416例,其中确诊1437例EV71,759例CV-A16,其他肠道病毒220例,分别占59.48%、31.42%、9.11%。EV71是重要的流行优势病原体。结论:深圳市手足口病经过2009-2015年高速增长期后,目前进入小幅增长期,整体处于高水平状态;年发病率趋势变化存在性别差异;发病高峰分布在4-7月和9到11月、人群分布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1~2岁最多、职业以散居儿童主;存在2种月发病率趋势变化类型,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致病病原体主要为EV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