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虑是人们时常体验到的一种负性情绪。Cattell&Spielberger把焦虑分为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前者指一种暂时性的状态,后者指人格上一种稳定的焦虑倾向。焦虑对个体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过度焦虑会引起睡眠障碍、考试焦虑、社会交往恐惧症等,影响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为此,人们对如何调节焦虑情绪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接纳与自我怜悯等四种情绪调节策略都对焦虑都有着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以往这些研究没有系统地比较认知重评、表达抑制、自我怜悯与接纳的情绪调节效果的差异,没有考虑到个体特质差异和状态焦虑水平差异对这些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效果的影响。致使面临不同焦虑特质或不同状态焦虑水平个体时,我们对究竟应该采用何种调节策略进行干预,无从知晓。为此,本研究采用4×2×2的三因素的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四种情绪调节策略在不同焦虑特质或不同状态焦虑水平下的适用性。其中第一个因素是焦虑情绪调节策略,包括四个水平,分别是认知重评、表达抑制、接纳与自我怜悯;第二个因素是特质焦虑水平,包括两个水平,分别是高特质焦虑与低特质焦虑;第三因素是状态焦虑等级,包括两个水平,分别是高状态焦虑与低状态焦虑。本研究通过随机呈现指导语的方式,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情绪调节。认知重评的指导语从认知疗法(Beck,2011)中具有代表性的策略中抽取出来,通过让被试用理性反思自己的内在想法,进而转变不合理的想法。表达抑制的指导语改编自谢莉等人(2010)的“情绪抑制和认知重评对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的研究。主要让被试压抑自己的情绪感受与表情,不让他人觉察出来。接纳的指导语由Affect regulation training疗法中训练技能系列中提取出来(Berking,2010;Berking&Whitley,2014)。主要强调让被试接纳而不是逃避让自己痛苦的想法和感受,观察、理解自己内心的这些想法感受。自我怜悯的指导语由Affect regulation training疗法中训练技能系列中提取出来(Berking,2010;Berking&Whitley,2014)。主要通过让被试从旁观者的角度,用怜悯友好的态度观察自己,用悲悯的情感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时,本研究采用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特质焦虑量表”区分被试的特质焦虑水平,把被试分为高特质焦虑和低特质焦虑两种类型;接着,采用高丽(2014)研究中运用的“失败诱导测验”,引发被试的状态焦虑。然后使用Charles D.Spielberger等人编制的“状态焦虑量表”对诱导后被试的状态焦虑进行测试,区分出高状态焦虑和低状态焦虑两种类型。然后对这2×2四组中的每一组被试分别随机实施四种调节策略的干预,然后再次施测“状态焦虑量表”,考察被试在干预前后状态焦虑的变化情况,将干预前后的状态焦虑量表得分的差值作为因变量。以期为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被试、不同状态焦虑水平的被试进行调节指导时选用何种调节策略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共92名被试,均为高中学生,其中男生45人,女生47人。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对于低状态焦虑水平者,各个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效果都不好,因为焦虑情绪本身强度低。2.自我怜悯、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对于高状态焦虑水平者的情绪调节效果显著比低状态焦虑者更好,接纳对不同状态焦虑水平的被试的情绪调节效果差异不显著。3.对于高特质焦虑水平被试,接纳、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效果显著比自我怜悯好。4.接纳与认知重评对高特质焦虑水平的被试的情绪调节效果显著好于对低特质焦虑被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