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使得“轻薄化、多功能化、无线化”成为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趋势,作为电子元器件载体的电子材料,也顺应这种趋势向高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发展。低温共烧陶瓷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Ceramics)以其优异的电学、机械、热学及工艺特性,已经成为电子器件模块化和集成化的主要技术之一,因此,符合高集成化和多功能化同时具有低温共烧特性的磁电复合材料以及相关的陶瓷粉体应运而生。本论文以具有低温烧结特性的磁电复合材料和陶瓷粉体为研究目标,采用热混热压技术制备了NZO/POE柔性磁电复合材料,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和混杂工艺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低温共烧特性的磁电复合材料,并对以上磁电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低温燃烧法和熔盐法制备了NaNbO3和K0.5Na0.5NbO3以及LiNbO3和CoFe2O4超细粉体,研究了制备工艺参数对粉体的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及相关机理。(1)采用Nb2O5、Na2CO3和K2CO3为原料,用尿素作为燃料剂,低温燃烧法合成了纯度较高的NaNbO3和K0.5Na0.5NbO3超细粉体。研究了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尿素的用量等对所得粉体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2CO3+Nb2O5]/[尿素]比以及[K2CO3+Na2CO3+Nb2O5]/[尿素]比值为1:1,燃烧热处理温度控制为550℃,并在此温度保温时间为6h时可得到的较纯的正交相结构的NaNbO3和K0.5Na0.5NbO3超细粉体。通过SEM对所得粉体的形貌进行分析发现晶粒发育完全,大部分呈明显的方形颗粒状,晶粒小且分布均匀。表明尿素可以作为燃烧剂,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使得NaNbO3和K0.5Na0.5NbO3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超细粉体。(2)分别以Li2SO4-Na2SO4和NaCl-KCl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了纯相的LiNbO3和CoFe2O4超细粉体。研究了熔盐的种类及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熔盐的用量等对所得粉体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i2SO4-Na2SO4为熔盐可以在650℃,保温5min的条件下快速合成LiNbO3超细粉体,而采用NaCl-KCl为熔盐无法得到纯相的LiNbO3超细粉体。反应物与熔盐的比例从2:1变化到1:2的范围内均可以获得纯相的LiNbO3超细粉体。由于Li2SO4-Na2SO4熔盐的最低共熔点小于NaCl-KCl熔盐,所以,采用Li2SO4-Na2SO4为熔盐可以在更低的温度(700℃)下得到纯相的CoFe2O4超细粉体。对于所合成的LiNbO3和CoFe2O4超细粉体,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粉体的晶粒粒径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晶粒发育逐渐完善。(3)本论文采用热混热压技术制备了Ni0.8Zn0.2Fe2O4/POE (NZO/POE)柔性磁电复合材料。当聚合物基体的含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NZO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磁导率、介电损耗和磁导率均逐渐增加。所有复合材料的截止频率均高于1GHz。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显示出较好的频率稳定性。且在测试频率范围内复合材料的具有非常小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随着填充相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降低。所有的复合材料均具有较好的柔性。(4)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0.7BiFeO3-0.3BaTiO3/BiY2Fe5O12(BFO-BT/BYIG)和La0.1Bi0.9FeO3/BiY2Fe5O12(LBFO/BYIG)复合材料。用XRD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铁电功能相和铁磁功能相之间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发生,两相能共存。SEM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较为致密均匀的微观结构。电磁性能研究表明,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从而保证提高磁性的同时,铁电性得到了较好的继承。(5)采用混杂工艺制备了0.7BiFeO3-0.3BaTiO3/Y3Fe5O12(BFO-BT/YIG)复合材料。用XRD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BFO-BT和YIG两相之间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发生,两相能共存。SEM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较为致密均匀的微观结构。表明YIG以溶胶的形式引入可以显著降低烧结温度,从而达到两相的低温共烧。电磁性能研究表明,所得BFO-BT/YIG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从而保证提高磁性的同时,铁电性得到了较好的继承。当BYIG的含量为5%时,复合材料的剩余极化强度与纯相的BFO-BT几乎相等。(6)以低熔点BaCu(B2O-5)作为烧结助剂,分别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和丝网印刷工艺制备了具有低温烧结特性的Ba0.6Sr0.4TiO3/Ni0.37Cu0.20Zn0.43Fe1.92O3.88(BST/NiCuZn)块体复合材料和复合厚膜材料。用XRD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BST和NiCuZn两相之间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发生,两相能共存。SEM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所得复合材料具有低温共烧特性且具有较为致密均匀的微观结构。电磁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材料的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以及较小的介电损耗和磁损耗。(7)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Bi3Ti4O12/Ni0.37Cu0.20Zn0.43Fe1.92O3.88(BTO/NiCuZn)复合材料。用XRD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BTO和NiCuZn两相之间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发生,两相能共存。SEM微观结构分析表明,950℃烧结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较为致密均匀的微观结构。电磁性能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和巨介电常数效应。巨介电常数效应源于复合材料中存在Maxwell-Wagner界面极化机制,。(8)以低熔点BaCu(B2O-5)作为烧结助剂,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Ba(Fe0.5Nb0.5) O3/Ni0.37Cu0.20Zn0.43Fe1.92O3.88(BFN/NiCuZn)复合材料。用XRD和SEM对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BTO和NiCuZn两相之间没有明显的化学反应发生,两相能共存。SEM微观结构分析表明,950℃烧结所得复合材料具有较为致密均匀的微观结构。复合材料的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NiCuZn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下降低BFN的介电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