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 AMV)是侵染苜蓿和三叶草等豆科植物的主要植物病毒,能引起花叶,斑纹,皱缩等症状。本研究通过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提取和改进的单引物扩增技术(Modified single prime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 SPAT)于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上分离得到一株AMV,并对分离的AMV进行序列分析和寄主生物学研究,探讨该AMV与同科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标准株系Fny构建的假重组体的侵染活性。我们首先从杭州下沙采集到表现黄色斑纹叶的白三叶草,以此为毒源经过汁液摩擦接种至指示植物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发现该病毒能够在心叶烟上引起感病症状,从心叶烟的叶组织中提取dsRNA发现类似AMV基因组大小的dsRNA条带。所有dsRNA条带通过M-SPAT进行基因扩增,并克隆和测序获得其全长序列信息。序列分析表明从白三叶草上分离得到的病毒为AMV,命名为AMV-HZ。AMV-HZ的RNA1全长3643nt,编码1126个氨基酸序列的P1蛋白;RNA2全长为2595nt,编码804个氨基酸序列的P2蛋白;RNA3全长为2041nt,编码300个氨基酸序列的移动蛋白和218个氨基酸序列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三条基因组序列信息公布于GenBank数据库,登录号分别为HQ316635、HQ316636和HQ316637。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发现AMV-HZ与NCBⅠ上公布的27个AMV株系的CP同源性高达92~99%,所有株系间的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0%以上。但在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中发现株系Caa1、Dac16、Lyh 1、VRU和Lye 80在67、72、84、176、212、221和214七个氨基酸位点上与其它株系有较大的差别。进化分析结果可以将AMV株系分成两个分组(Ⅰ组和Ⅱ组),株系Caa1、Dac16、Lyh 1、VRU和Lye 80组成Ⅱ组,AMV-HZ与其它多数株系一样属于Ⅰ组。Ⅰ组和Ⅱ组CP碱基序列间存在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差异。利用设计的AMV基因组全长引物和通用探针,对AMV-HZ的侵染进行了RT-PCR及Northern blot杂交验证。寄主生物学研究表明, AMV-HZ能在烟草属植物( Nicotiana spp. )、苋色藜(Chenopodium amaranticolor)、朝天椒(Capsicum frutescens var)上引起病症,病症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在心叶烟上,典型症状为:系统性褪绿花叶,局部出现蚀纹和泛白斑;在本生烟(Nicotiana benthamian)上的典型症状为:系统性褪绿黄斑叶,有局部的明脉现象;在三生烟(Nicotiana tobacum cv.Samsun NN)上的典型症状是:系统性褪绿黄色纹状花叶;在苋色藜上典型症状为:系统性黄色斑纹叶;在朝天椒上的典型症状为:系统性亮黄色块斑叶,呈现橡树叶状。本研究还构建了AMV-HZ与CMV-Fny间的人工假重组体F1F2A3,体外转录实验证实此重组体没有侵染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