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全球栽培最广的优良豆科牧草,产草量高,营养价值好,改土肥田效果显著,在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改善环境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甘肃省作为国内苜蓿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在农业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现阶段,有效提高甘肃省苜蓿企业的竞争力,对中国草产业及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40家苜蓿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考察、问卷调查和相关资料收集,构建了以苜蓿企业盈利、生产、创新、产品及人力等五个竞争力为维度构成的企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建立了由17个指标构成的苜蓿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回归分析与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基于此定性和定量两种分析途径,详细探讨了甘肃省苜蓿企业竞争力的现状格局、内部关系及决定因素,并对甘肃省苜蓿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所获主要结果如下:1、调查的苜蓿企业绝大多数为近十年成立的中小民营企业。在经营方式上以苜蓿单一种植为主,另有少量企业为种植苜蓿与饲养家畜相结合。目前已形成河西、陇中及陇东三大苜蓿优势产区。40个样本中,旱作生产的企业有19家,灌溉生产的企业有21家。2、在盈利竞争力方面,整体盈利水平不高,有近13%的企业没有盈利。“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计划”专项资金补贴已成为甘肃苜蓿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生产竞争力方面,旱作和灌溉条件下的苜蓿干草平均单产分别为10.72t/hm2和14.95t/hm2,干草粗蛋白质含量平均13.3%和18.0%,平均收益11051.95元/hm2和29848.31元/hm2,灌溉条件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其干草平均单产比旱作条件下高4.23t/hm2,平均蛋白质含量高4.7%,平均收益高18796.36元/hm2。但总体草产品类型单一,多数企业以生产出售初级草捆为主,生产高档草捆草块的企业仅占调查企业总数的15%,不到18%的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在创新竞争力方面,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淡薄,85%的样本知识密集度在10%以下。在产品竞争力方面,90%的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仅在0.5%以下。在人力竞争力方面,多数企业员工高中以上学历普及率超过了62%,但有超过67%的企业科技专业人才占比仅在10%以下。3、根据已构建的苜蓿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总收入变量与影响其大小的间接因素之间的回归关系,得出苜蓿干草粗蛋白含量对总收入贡献最大,其次是企业拥有的科技专业人才数,再次是企业的科研投入,最后是企业的员工数。企业的年龄与总收入之间关系不显著。4、构建了苜蓿企业竞争力评价模型,企业在盈利、生产、创新、产品及人力五个方面的竞争力均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竞争力。并据此得出了甘肃省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家苜蓿企业,分别是甘肃亚盛田园牧歌草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玉门丰花草业(黄花国营农场)、国营农垦八一农场、昌永合作社、民生牧草有限公司、玉门油田农牧公司、杨柳青饲料有限公司、金昌赛良饲草公司、高台种业、酒泉大业种业公司。5、苜蓿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引入成本领先、差异化及市场专一化三种竞争发展战略。经营方式应分区发展,改善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进而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地域品牌营销模式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管理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