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闭合复位经皮穿针与切开复位解剖板内固定的对比性研究,分析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特点,探讨不同类型的骨折选用相适应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为选择较为理想的方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在2005年1月~2007年11月在我院骨科因肱骨近端骨折行手术治疗的病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并有定期随访的病例分为两组: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组(简称经皮穿针组),切开复位解剖板内固定组(简称解剖板固定组)。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计算两组的优良率,通过优良率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同时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肩关节部分活动度的恢复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评价两组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病例均获得随访,经皮穿针组21例,疗效优9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5%。解剖板固定组21例,疗效优8例,良7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71.4%。同时,经皮穿针组相对于解剖板固定组具有切口长度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时间短等优点,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皮穿针组较解剖板固定组透视次数较多,术后进行Constant-Murley评分:经皮穿针组为88.52±6.48分,解剖板内固定组为81.00±8.35分,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术后12周、24周肩关节前屈上举度数:经皮穿针组分别为101.1±9.2°、133.1±15.4°,解剖板固定组分别为80.8±14.0°、118.0±15.5°,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经皮穿针组1例出现术后疼痛,未出现关节僵硬、感染、肩周炎等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发生2例关节僵硬,5例术后疼痛,共7例术后肩关节功能差。两组并发症经X~2检验,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组在治疗NeerⅡ、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方面优于切开复位解剖板固定组,且因其手术微侵袭性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近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