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全国有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粮。由于农药在水稻上的使用量巨大,稻米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老百姓关心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本地区水稻常见农药的残留动态规律,探索性提出了水稻农药残留预防性控制措施和质量安全保障对策,具体结果如下:1.研究了氟虫腈、噻嗪酮、吡虫啉、毒死蜱四种农药在水稻上残留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氟虫腈、毒死蜱、噻嗪酮、吡虫啉在水稻上的半衰期分别是2.59d、4.89d、2.76d、3.49d。噻嗪酮、吡虫啉按2倍推荐剂量施药3次,采收间隔期为14d,噻嗪酮、吡虫啉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57mg/kg、0.018mg/kg,均低于最高残留限量。氟虫腈按2倍推荐剂量的施药3次,采收间隔期14d,氟虫腈的残留量0.024mg/kg,高于最高残留限量。毒死蜱按推荐剂量施药2次,距离最后一次施药间隔期14d,毒死蜱的残留量是0.57 mg/kg,高于最高残留限量。2.农药联合应用是降低农药残留的有效预防性控制策略。本试验采用氟虫腈分别与有机磷农药三唑磷、辛硫磷及毒死蜱进行复配组合,经生物测定筛选,最佳配比(有效成分)分别为1∶35、1∶35、1∶24,共毒系数分别为185.28、154.12、130.66,表现为增效作用。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氟虫腈与三唑磷、辛硫磷复配均以参考剂量405g/ha施药2次,采收间隔期14d,氟虫腈、三唑磷、辛硫磷的残留均未检测出(<0.001mg/kg)。氟虫腈与毒死蜱复配药剂以参考剂量375g/ha施药2次,采用间隔期21d,氟虫腈未检测出,毒死蜱的最终残留量0.043mg/kg,低于最高残留限量。3.适当的产后处理措施对残留药剂的去除具有应用价值。对稻米中六种常见残留农药进行模拟消除试验,施药后的稻米经过曝晒、贮存、淘洗以及蒸煮的处理而后测定其残留农药浓度变化,最终残留摄入量的结果表明:噻嗪酮、吡虫啉、毒死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氟虫腈消除率分别为94.54%,98.16%、96.03%、96.49%、100.00%、96.16%;不同处理之间对残留农药的消除率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贮存和煮饭是噻嗪酮、吡虫啉、毒死蜱、三唑磷、乙酰甲胺磷、氟虫腈消除的主要方法(p<0.05),曝晒处理也是吡虫啉消解的重要方法。根据上述结果,严格按推荐剂量施药并控制其施药次数、适当延长毒死蜱的采收间隔期,农药联合应用及稻米产后曝晒、储藏、淘洗、煮饭等一系列产后处理措施。可以为本地区稻米农药残留提供初步的全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