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着眼于敦煌市棉花生产和害虫发生与治理的现状,采用系统调查的研究手段,综合应用群落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2004 年5 月——10 月对间作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时间格局、优势害虫和天敌的消长动态等进行了研究,为该地棉田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摘要如下: 1 群落的结构及组成成分在间作苜蓿棉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78 种,,分属于昆虫纲10 目,42 科,72 种,以及蛛形纲2 目,6 种。益害比为1:13.6177(0.0734)。在间作沙打旺棉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76 种,分属于昆虫纲10 目,36 科,70 种;以及蛛形纲2目,6 种,益害比为1:16.435(0.0608)。在间作毛苕子棉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75 种,分属于昆虫纲10 目,36 科,69 种;以及蛛形纲2目,6 种,益害比为1:15.9898(0.0625)。在间作箭舌豌豆棉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74 种,分属于昆虫纲10 目,35 科,68 种;以及蛛形纲2目,6 种,益害比为1:18.8225(0.0531)。在对照田内,共查得节肢动物71 种,分属于昆虫纲10 目,32 科,65 种;以及蛛形纲2 目,6 种,益害比为1:38.5861(0.0259)。根据对间作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的调查、采集和鉴定,从物种数来看,虽然间作苜蓿棉田>间作沙打旺棉田>间作毛苕子棉田>间作箭舌豌豆棉田>对照棉田中,但是差别不明显,说明间作牧草对物种数的影响不是太大。从棉田益害比来看,间作苜蓿棉田>间作毛苕子棉田>间作沙打旺棉田>间作箭舌豌豆棉田>对照棉田,从群落生态学的角度分析这一问题,在棉田内间作牧草,牧草内的节肢动物作为种库,为棉田节肢动物群落提供了移居者,特别是为天敌提供更多的庇护场所和必要的食料,因此,益害比增大,天敌更有效地控制了优势害虫种群的增大,使得优势集中性和优势度指数小于常规对照棉田,而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较大。特别是间作苜蓿棉田,益害比最大,且优于其他3 种牧草的调控作用。因此,间作苜蓿是最佳选择之一。2 间作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动态应用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主分量分析方法和最优分割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敦煌间作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时间格局。结果表明,间作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在时间过程中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主导因素和时间格局分化明显,将间作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在时间动态中的变化分为不同的阶段,并结合气候、物候变化,分析了各阶段内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特点。通过对间作牧草棉田节肢动物系统调查,应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可以看出,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是:棉蚜、棉叶蝉、敦煌叶螨、盲蝽、棉蓟马、多异瓢虫、蜘蛛、褐斑和瓢虫、小花蝽等。对节肢动物时间格局进行最优分割,将间作苜蓿棉田和间作沙打旺棉田的棉花生育期分割为5 段,而间作毛苕子棉田、间作箭舌豌豆棉田和常规对照棉田的分割结果相似,分割为4 段。从而了解到棉花生育期与害虫、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密切相关。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在时间上有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