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诱导治疗后骨髓残留浆细胞比例、血清游离轻链水平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于评估其与疾病缓解深度的影响、判断疗效、预测复发及早期干预等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36例初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本研究的患者均符合2015年NCCN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初诊时均进行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检测(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随访结束日期为2018年5月。随访时间1-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诱导治疗第五个疗程后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残留浆细胞比例、血清游离轻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1.诱导治疗五个疗程后,共失访8人(其中包含一名高危遗传学异常患者),对剩余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统计,高危遗传学异常组共6例、非高危遗传学异常组共22例。其中高危遗传学异常组达CR 0例、PR 1例、SD 2例、PD 3例;非高危遗传学异常组达CR 9例、PR 8例、SD 2例、PD 3例。统计分析后结果示非高危遗传学异常组较高危遗传学异常组能获取更好的临床疗效,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将高危与非高危遗传学异常的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结果可见,高危遗传学异常的MM患者的中位OS期28个月较非高危遗传学异常患者的中位OS期(随访40个月内未达到)明显缩短,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无论是κ型还是λ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κ、λ链平均浓度、κ/λ比值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均显著异常于正常人(Zκ=4.949,P<0.001;Zλ=14.39,P=0.001;Zκ/λ=0.863,P=0.03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部分缓解组(包括PR+VGPR)、疾病稳定组、疾病进展组分别与完全缓解组血清游离轻链水平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将高低两组sFLC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结果可见,高sFLC组的中位OS期38个月较低sFLC组患者的中位OS期(随访40个月内未达到)明显缩短,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诱导治疗五个疗程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残留浆细胞比例,结果示低肿瘤负荷组共9例,高肿瘤负荷组共19例。其中低肿瘤负荷组达CR 8例、PR 1例(为2例VGPR中的1例)、SD 0例、PD 0例;高肿瘤负荷组达CR 1例、PR 8例(包括1例VGPR)、SD 4例、PD 6例。统计分析后结果示低肿瘤负荷组较高肿瘤负荷组能获取更好的临床疗效,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将高低两组肿瘤负荷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结果可见,高肿瘤负荷组中位OS期39个月较低肿瘤负荷组中位OS期(随访40个月内未达到)明显缩短,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诱导治疗后,高危与非高危遗传学异常与临床疗效及OS期相关。2.诱导治疗后,sFLC、rFLC的水平与临床疗效及OS期相关。3.诱导治疗后,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残留浆细胞比例与临床疗效及OS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