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国必先强师,师资是一切教育之母。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亟需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而面对现实,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却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培养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成为阻碍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一大瓶颈。回溯民国时期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状况,不仅可以从历史角度追寻师资培养问题出现的根源,还可以为当代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清末民国时期,我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处于萌芽阶段,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在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认识到其师资的重要性,并通过颁布一系列师资政策,鼓励各省积极设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构,自主培养师资,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事业。由此,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聘请外国教习到自主培养师资的过程。文中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主要梳理1912年至1937年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演变历程,剖析师资培养的具体情况,并总结其呈现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当前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提供有意的借鉴。全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宏观角度梳理民国1912年至1937年间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政策的演变历程。通过对这一时期职业教育的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进行分析,指出职业教育师资政策提出的背景,探讨其政策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从中窥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缓慢发展概况。第二部分主要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具体状况。首先对实业教员讲习所、实业教员养成所、职业教员养成科的宗旨、入学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总结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门机构的三次变迁;然后从政策文件角度和理论角度论述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标准的演变;最后,通过对民国职业教育师资进行分类,深入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应如何培养。第三部分是对这一时期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先从职业教育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师资培养体制、师资结构和师资培养理论研究四个方面入手,归纳这一时期师资培养所表现出现的特点,再指出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师资流动频繁、缺乏独立专门教育机构、学历与经验难以兼顾等。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当代启示。在介绍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吸取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经验,从法律、政策、师资培养机制及培养途径四个方面,提出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合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