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油藏中高含水期开发技术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6次 | 上传用户:storm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性油臧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油臧类型之一。原油的最终采收率取决于油藏的复杂程度。油田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后,裂缝性油藏特殊的储集和渗流条件决定了油藏开发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油藏生产动态复杂,稳产期短,油井见水快,产量递减快;油井递减类型复杂,油田开发指标预测难度大,预测结果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裂缝性油藏合理开发方式的选择和合理的注水方式、注采井网及注采结构确定存在较大的困难;裂缝性油藏基质系统内剩余油多,导致最终采收率低一系列问题向油藏工程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次研究以火烧山油田H2层为例,从开发地质、储层地质模型、裂缝的表征与建模、油藏工程、目前井网适应性和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方案设计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裂缝性油臧中高含水期有效开发技术。研究中充分消化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和认识,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与方法,对H2层岩石地层划分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在对沉积相标志、岩-电响应关系研究基础上,编制H2层各短期旋回的沉积微相展布图;综合岩心测试、试油试采等数据,深入研究储层“四性”关系,对工区钻井进行分段精细解释,求取单井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应用相控储层建模技术以短期旋回层序为建模单元,建立基于等时地层格架控制下H2层的沉积微相、属性参数及流体分布基质精细地质模型。裂缝精细描述与建模是论文研究重点。立足前人研究,通过对岩心裂缝的观察,搞清裂缝的发育特征和类型,并结合生产动态、钻井工程等信息标定成像和常规测井资料,在深入研究双测向及其他常规测井系列对裂缝响应机理的基础上,建立常规测井一裂缝的响应模式,应用分形分维技术进行裂缝发育井段的定性识别;应用目前构造裂缝评价中成熟可靠的技术方法(构造曲率、构造滤波等),预测H2层裂缝发育分布区域,通过对钻完井及生产动态多方面的资料的对比刻度,对预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最后,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建立H2层全油藏的离散裂缝组系(DFN)地质模型和裂缝属性参数的三维地质模型。收集整理H2层历年开发动态数据对H2层从产量递减规律、注水开发效果、储量分层动用程度、采收率及油田开发指标预测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评价。应用类干扰试井、数值模拟等方法对H2层目前开发井网适应性进行评价。研究认为,仅靠优化注水结构、注采系统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因此井网加密和注采井网形式的调整势在必行。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H2层目前开发阶段下剩余油分布规律、控制因素进行了预测;综合地质、开发研究成果,针对H2层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制定出综合治理方案。论文以火烧山油田H2层为研究对象,立足于H2层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以解决目前油田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研究目的,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紧紧围绕“认识剩余油,开发剩余油”这个核心问题,综合地质、测井、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等多方面资料,采用油减评价一体化研究思路,动静结合,由定性到定量,相互验证,互为推动,形成了一套裂缝性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探索性研究。
其他文献
公民资格作为近年来政治学界的热门词汇,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成为讨论的焦点。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公民资格理论深刻揭示出国家与公民、共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踝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诊治的踝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正> 漆侠先生的《西晋末年以流民为主的各地起义》一文(载《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集刊》第一辑),论及赵魏地区汲桑与乞活帅田甄等人的军事冲突。认为他们“同是被压迫者”,分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椭球面拟合的软件算法,能将光学表面的面形偏差分解成规则部分和不规则部分,并给予图示。用于面形偏差的定量评定。
美国能源部(DOE)于2008年11月13日宣布向Rochester大学教授David Wu资助175万美元以资助从纤维素生物质制取有用的氢气或乙醇项目,这些废弃生物质可为牧草修剪料、谷物秸杆和木
目的:了解社会对男性护士的认知、需求和接受情况,引起人们对男性护士在培养、使用等方面的重视。方法:采用自设量表对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以及某校护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中,筹资是其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发达地区依靠其较雄厚的经济实力及集体经济基础,在筹资比例中加大地方财政及集体的出资比重,基本上解决了合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培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公司因日益受到“赚取工人血汗钱”的指责,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尤其是劳工标准问题开始在各国被提起,到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并且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