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30多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业务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就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成功发行了一些证券化产品。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国内的资产证券化实践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直到2005年3月份,随着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正式启动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才表明国内的资产证券化终于由争论走向前台。本文围绕我国银行业如何顺利实施资产证券化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了国外资产证券化在定价、会计、税收、法律和监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当前试点工作的最新进展,对目前已经出台的办法、规定进行了评析,并就政策尚不明朗的有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主要构想和部分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征、基本交易结构等内容,并从融资效率角度,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意义,最后指出了我国银行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介绍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目前所处的环境。 第三章对银行业实施资产证券化涉及的定价、会计、税收、法律和监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介绍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并指出我国在哪些方面仍需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第四章提出了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构想和政策建议,指出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实施资产证券化的重点是中长期贷款证券化和不良贷款证券化;同时就资产证券化的立法、监管、税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五章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台湾第一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和美国重组信托公司不良贷款证券化等两个案例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