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全球首个股指期货品种诞生以来,经过将近短短20年的发展,股指期货这一新型金融衍生品种获得了快速的成长与发展,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拥有了属于自身的股指期货品种,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亚洲金融期货品种尤其是股指期货更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我国股指期货经过将近四年的仿真交易,无论从制度机制设计、市场规模,还是法律条件等各方面都已经初步完备,终于在2010年4月16日正式推出了中国大陆首个股指期货品种—沪深300股指期货。由于一直以来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而言都存在相对比较严重的效率低下问题,诸如本文研究的股票现货市场定价效率、运行效率等方面,这些都严重制约我国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选取中国大陆推出将近一年半以来的A股标的指数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品种和代表A股现货市场的沪深300现货指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对A股现货市场定价效率与运行效率的影响,不仅对广大投资者有着深刻的启发和教育意义,而且能够给相关决策层调控市场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研究上,第一章导论部分归纳总结了市场效率理论与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定价效率和运行效率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为本文的模型设计打下一定的思路框架;第二章从股指期货概念出发,回顾全球股指期货发展历程,并且阐述了股指期货的基本理论;第三章理论分析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效率的影响,先说明了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现货市场的效率互动关系,再分别阐明了股指期货推出与股票现货市场定价效率和运行效率的关系。这都为后面实证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模型构建框架。在实证研究上,选取尽可能多的最新样本数据,并不断追踪市场行情,严格遵照规范的实证程序,运用Eviews6.0和Excel等统计软件从三方面展开本论文的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一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对A股现货市场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研究,首先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现货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然后依次经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最后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法得出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初期是否具备价格发现功能;二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对A股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实证研究,主要通过构建ARMA-GARCH模型,并分别引入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作为虚拟变量,具体判断股指期货的波动性影响;三是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对A股现货市场流动性实证研究,首先从成交量角度考察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A股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变化,通过对沪深300指数成交量指标进行的统计描述来初步观察A股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变化,紧接着对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分别100交易日、300交易日沪深300指数交易成交量增长率进行T检验来进行进一步论证;然后从价格层面考察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A股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变化,这里具体利用相对价差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综合考虑成交量与价格两方面,引入一个反映量价综合指标的非流动性比率刻画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后我国A股现货市场流动性的变化。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初步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提升了A股现货市场的定价效率;第二,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降低了A股现货市场波动性,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第三,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股现货市场流动性,后二者则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提高了我国A股现货市场的运行效率。从总体来说,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改善了A股现货市场定价效率和运行效率,此外,本文最后在总结本文结论的基础上,还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及展望,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