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从1986年以来,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连续部署了五次五年普法教育活动。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中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生犹如初升的太阳,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因此,中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然而,就全国乃至世界而言,中学生的违法犯罪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学生违法犯罪亦日渐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人们的忧虑,更成为困扰各级政法部门的热点问题。一些中学生因为不懂法或法律意识谈薄,做了违法犯罪的事,影响了前途和一生,令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为了预防和减少中学生的违法犯罪,我们应从最基本的抓起——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为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合格公民。鉴于此目的,我们这里着重探讨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本文从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实际出发,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涵义剖析作为问题分析的起点,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首先是引言:问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其次,本文对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法律现实的特殊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现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本文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表述为:中学生对法律或其现象的反映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再次,本文对法律意识的结构进行了分析:1.法律意识的横向结构: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情感、法律意志、法律评价、法律信仰;2.法律意识的纵向结构: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体系。第四,本文形成了关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法律意识水平不高、认识到法律的重要作用、对司法公正欠缺信心、维权意识有所提高、学法途径单一。第五,本文阐述了提高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客观必要性: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需要;2.增强中学生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的需要;3.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4.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的迫切需要。第六、本文探讨了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具体方法和途径:1.完善家庭教育,优化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庭氛围;2.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3.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营造遵纪守法的和谐社会环境;4.构筑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5.中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控力。第七,本文提出了关于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1.中学生权利意识的增强与义务意识的缺失;2.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只有置身于全民法律意识增强这个大背景中才能实现;3.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内化与外化,并实现知行统一;4.完善和加强中学生违法犯罪的非刑罚处罚措施。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大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力量,通过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增强法制观念,努力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