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工业发展正在增长动力、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三个方面处于重要的转换期,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也正从金融危机的低谷中疲软复苏,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的中国经济也不得不面临高速增长与诸多诟病相伴而行的挑战。其实,长期以来,规模和速度一直都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衡量,这不仅导致了普遍性的单纯重视产值和增速,也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损害、竞争力弱等深层次问题,特别在经济跨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欧美国家工业回流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追赶,加之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人口红利渐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了极限等不利因素叠加,中国工业发展的传统动力减弱,与生产性服务的不协调问题也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其他产业有效地落实中国工业内涵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国经济形态正经历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不断推进的长期进程中,与工业关联度不断增大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发展质量的支撑作用也逐步受到关注。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整个工业生产过程,解决它的市场结构与工业内涵式发展相悖的状况将成为重要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流业由国家相关部委单一管控垄断的交通运输体系转变为“四足鼎立”的物流企业形式相互竞争的服务体系。但不容忽视的是,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渐进式的中国经济体制形成了独特的物流业市场结构,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其它形式的物流企业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那么,在这样的各种情形交错换挡背景下,物流业市场结构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影响如何呢?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经济体系下取得了奇迹般的工业规模增长,但更需通过推进改革创新迈上注重内涵发展的道路,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率,以构建更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更发达的工业经济体系与其他产业的发展彼此支持。本文依循从问题导向到目标导向的研究步骤,在服务---增长和产业组织等相关理论的支撑下,兼合考量了工业发展质量内涵,并梳理和总结物流业市场结构,从增长动力、生产方式、发展模式三个方面探寻工业发展的事实、特征基础上,做了物流业市场结构对中国工业发展影响的理论分析,并据此描绘了其作用路径。同时,综合运用OLS、面板回归等多种方法系统的实证分析了物流业市场结构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本文得到的基本结论如下:(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物流业市场结构经历了四段成长演变轨迹,伴随着中国物流业由国家相关部委单一管控垄断的交通运输体系转变为包含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的、新兴民营的、外资的和源自生产流通的物流企业等多种性质主体彼此竞争的物流体系,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强。同时,虽然新兴民营物流企业等其它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物流业集中度也基本上呈小幅上升趋势,但拥有绝对市场优势的仍为传统国有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中国物流业市场结构仍属于低度集中寡占型市场结构并没有改变,且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改善空间仍很大。(2)无论从区域还是从产业细分,亦或是用不同的表征手段来看,产业增长速度、技术创新水平、工业污染物排放程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和细分产业差别。就区域特征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增长、技术创新和工业减排都明显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交错状态则通过细分产业的差别表现了出来。(3)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推演表明,与经济结构失谐的物流业市场结构无法满足中国工业整体的产业增长需要;根据物流业市场结构对工业发展影响的四个本质特征指出,工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工业升级,物流业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它能够积累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深化生产的迂回过程,促进价值链升级的利润转移、增强技术创新引领与示范效应以及增强物流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来改变其市场结构,并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生产过程,协调和控制专业化生产,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工业体系的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物流业市场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工业发展。根据产业组织理论,高集中产生垄断,而低集中度竞争又不充分,因此,可以说,适度集中度市场不仅有利于物流业自身的内生发展,也有利于其产业关联机制效应的充分发挥,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4)物流业市场结构对中国工业产业增长系数为负但影响并不显著。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考察期内物流业还处于规模分散发展阶段,有效竞争不足,内部增长效应不明显。虽然劳动力和资本是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它们极大地影响着产业结构,但无论在要素生产率水平还是在增长率变化上,物流业与工业之间都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物流业内生增长并不强,市场需求增长率和企业进入率对物流业集中度起负向作用,且整个行业发展波动性太小,物流业市场结构在基本面上没有任何改变,因而导致了不显著的结果。鉴于工业在中国整体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提高物流业集中度,改善物流业市场结构使其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新动力,对促进中国工业产业质效双升具有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5)近年来,中国经济总体上高投入低产出、产业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弱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有了一定的改观。物流业市场结构对中国工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且存在区域差异。产生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物流人才与技术落后,自身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以及与工业之间的关系过于松散,所以对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难以有效传导。由于物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造成其对外溢出能力较弱,从而反馈效应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是较弱的;另外,在第二产业中,产业关联的差异性比较大,例如烟草制品业、食品加工制造业等一些行业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业关联的特征不显著,其感应能力较弱,因而受其他产业的影响比较小。这充分说明,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产业融合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这样可以拉伸产业链,促进产业之间的技术融合,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人力资本进步的水平程度有利于技术创新;工业企业规模对工业的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份额均存在为正的影响,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与工业技术创新也存在正相关关系。(6)物流业市场结构与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存在着负相关趋势,即物流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进而有利于工业减排。但就当前而言,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受其影响不显著,结果背后的原因在于物流业自身发展的问题,尤其是物流业市场结构的不合理,因为在产业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是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的。另外,物流企业的服务行为和较低的企业规模抑制了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具体而言,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会受制于较低的物流业市场集中度,即资本因“肠梗阻”在行业间的流动受到阻滞,从而中国工业“三废”排放强度的降低被限制。同时,规模经济、人均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工业化程度、滞后一期人均GDP和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这些变量的增长(提高、改善)均有利于减弱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强度。(7)物流业市场结构的多次历史变迁和工业在改革中的迅速发展变化,这就决定了物流业市场结构与工业发展之间关系的短期性和多变性。通过实证部分的结果可以发现,其背后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与物流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很不一样,工业产业发展较快,从而总体效应在不断上升,整个发展机制处于优化状态,这得益于内生性的加强,而物流业市场结构的变化则较为平滑,仅存在轻微的波动,显然,两类产业部门的生产机制存在明显差异,部门间存在着关联不匹配现象,进而导致物流业市场结构对工业发展的影响不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产业关联机制的效应没有充分发挥,也即物流业本身的内生性发展动力不足甚至是下降了,可能源于接受其他产业的反馈能力也变弱,从而开始阻碍其对于工业发展的支持性作用且不明显。基于以上的基本结论,以及中国物流业市场结构和工业发展的事实与特征,为了更有效地促进中国工业发展质量提升,本文给出如下政策建议:改善政府行为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创设产业发展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衔接顺畅的基础网络,调整产业空间布局,推进物流服务支撑下的融合发展;实施差别化的物流区域发展政策,缩小区域物流发展差距,促进区域间调和发展;市场化与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和提高,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工业技术创新市场环境;打造“物流+工业信息”标准化云平台,促进产业间信息互通,提供信息共享支撑;增强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上的着力点,以更好支撑工业技术创新和工业减排;纵深推进实施国际化布局,与工业发展的“走出去”战略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