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根肿菌互作中BrSWEETs家族成员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字花科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具有极强侵染性的世界性土传病害,严重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生产。根肿菌侵染后寄生于植株的根部,从寄主植株中获取营养物质,以供其自身的生长繁殖。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中,病原菌从寄主植物中获取糖源的同时,会伴随着植物体内特定的糖转运蛋白SWEETs(全称: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s)基因的差异表达。因此,SWEETs基因在植物体内行使糖转运蛋白功能的同时,在寄主与病原菌互作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一对大白菜近等基因系(抗病基因型‘CR222’和感病基因型‘CS222’)为试材,分析了根肿菌侵染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动态;在鉴定出大白菜糖转运蛋白BrSWEETs基因家族成员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白菜-根肿菌互作过程中BrSWEETs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选择差异表达显著的BrSWEET1a,–2a,–11a的拟南芥同源基因突变体Atsweet1,Atsweet2和Atsweet11进行了抗病性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在大白菜生长发育过程中,一对近等基因系之间的三种可溶性糖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根肿菌侵染后,植株叶片中,果糖和蔗糖的含量显著低于未接菌的样品;而葡萄糖的含量从接菌后2天开始显著高于未接菌样品;并且感病近等基因系(CS)中的三种糖的含量显著低于抗病植株(CR)。接菌后,根部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未接菌样品;而蔗糖的含量低于未接菌的样品;并且感病植株(CS)根中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至接菌开始显著高于抗病植株(CR),而蔗糖的含量显著低于抗病植株。2.从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中一共检测到具有多跨膜结构和MtN3/saliva保守结构域的32个BrSWEETs基因家族成员。系统发育分析表明,32个BrSWEETs家族成员归类到4个不同组群。基因结构分析显示大部分基因含有六个外显子。在启动子中存在多种参与防御胁迫反应以及激素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3.BrSWEET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16个基因在叶片、下胚轴和根部中均有表达;4个基因(BrSWEET3b,BrSWEET5a,BrSWEET5b和BrSWEET8)未检测到转录信号;6个基因(BrSWEET7b,–10,–14a,–14b,–15a和–15c)在根和下胚轴中可以检测到转录信号;两个基因(BrSWEE3a and BrSWEET7a)在根和叶片中能够检测到转录信号。4个基因只在某一个特定组织表达,如BrSWEET16b在根部表达,BrSWEET5c和BrSWEET9在下胚轴表达,BrSWEET4b只在叶片中表达。4.根肿菌诱导了根中6个基因(BrSWEET3b,–4b,–5b,–5c,–8和–16b);下胚轴中7个基因(BrSWEET3a,–3b,–4b,–5b,–7a,–8和–9);叶片中4个(BrSWEET8,–9,–10,和–15c)的表达。根肿菌侵染后,BrSWEET5a在根和下胚轴中仍未检测到转录信号;在叶片中有9个基因(BrSWEET3b,–5a,–5b,–5c,–7b,–14a,–14b,–15a和–16b)仍然不表达。5.根肿菌侵染后,叶片中有15个基因(BrSWEET1a,–1b,–2a,–2b,–3a,–4a,–4b,–7a,–8,–10,–13,–14b,–15b,–16a和–17a)的表达是感病样品中高于抗病样品,其中,6个SWEET基因基因(BrSWEET2b,–14c,–15b,–15c,–16a和–17a)在感病样品中显著上调表达;下胚轴中有11个基因(BrSWEET4a,–5b,–8,–10,–11a,–11b,–12b,–14c,–15a,–17a和–17b)显示出下调的表达模式;其余的20个基因上调表达。其中2个基因(BrSWEET9和BrSWEET16a)在感病样品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抗病样品;根部有22个BrSWEETs基因上调表达超过10倍,而7个基因(BrSWEET5c,–11b,–11c,–12a,–13,–14c和–15a)上调表达在10倍以内。最值得注意的是,BrSWEET1a,–2a和–11a的表达在感病材料中高达6000倍以上。6.根肿菌侵染后,突变体株系(sweet1,sweet2,,sweet11)地上部生长量及生长状态显著好于野生型,突变体株系的病情指数(DI)及根肿菌DNA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SWEET基因的突变显著降低了植株对根肿菌的敏感性,延迟了植株对根肿菌的响应,最终延缓了根肿病的发病进程。
其他文献
蝙蝠隶属于翼手目(Chiroptera),是哺乳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蝙蝠属于夜行性动物,传统分类中的小蝙蝠拥有回声定位能力,它们主要是靠回声定位进行捕食和辨别方向,而有些蝙蝠就没有回声定位能力而是靠视觉和嗅觉来寻找食物和辨别方向。有研究认为蝙蝠是能够看到紫外光的,然而,目前针对于蝙蝠能够看到紫外光的研究仅局限于相关理论研究和一些电生理实验,并没有进行体外功能实验的验证。此外,还有研究报道,一些洞栖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pekinensis)是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的重要蔬菜作物,其花瓣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对于保护雄蕊和雌蕊、吸引昆虫、完成有性生殖过程起重要的作用。阐明花瓣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不仅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任务之一,也受到园艺学家的关注。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和60Co-γ射线诱变技术,获得了一份大白菜花瓣退化突变体(pdm)(Hua
植物病毒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病毒在侵染过程中,植物体内的多种抗性途径也会发挥作用,抑制病毒的侵染,减轻病害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发掘植物体内参与抗性途径或者辅助病毒侵染的寄主成分对于了解病毒—植物相互作用、提出新型抗病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前期对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侵染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后病毒编码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生物防治以其环境友好、低毒、低残留、对人畜无害等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田间筛选试验获得两株可以防控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防细菌,评价了盆栽和田间试验的防治效果,并且明确了微杆菌Sneb159诱导抗性的作用机理。分离得到微杆菌Sneb159发酵液中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具有毒杀作用的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
我国北方坡耕地分布较广,北方降雨月份较为集中且降雨量大,加之人为扰动破坏和不科学的耕作方式等综合影响,致使坡耕地土壤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坡面水土流失现象频发,土壤水分分布格局紊乱,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防治等极为不利。因此,研究不同耕作模式坡面的保水保土效果,及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以北方10°坡耕地大豆田为研究对象,在天然降雨条件
黄曲霉毒素是由产毒的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菌(Aspergillus parasiti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一种强致癌物质,能污染如花生、棉花和玉米等农作物。了解农作物对真菌侵染的基本抗性机制将是获得安全的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产品的关键环节。首先,为了发现抗性花生对抗黄曲霉菌侵染的机制,在前三章的研究中,抗性花生(R)GT-C20和易感花生(R)Tifrunn
葡萄白腐病是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然而,目前关于葡萄白腐病抗性的研究十分有限。葡萄育种中,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对杂交后代的表现型进行筛选,从而找到即抗病品质又好的葡萄品种,不过这一过程不仅漫长,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葡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葡萄高品质抗病育种,不仅可以缩短葡萄抗病育种的年限,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定向育种
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var.makuwa Makino)是重要的水果型蔬菜,在我国和东亚国家广泛种植。其根系较浅,叶片大而薄,对水分需求量大,灌水不足或灌溉不及时常使甜瓜产量和品质下降。白粉病是甜瓜生产上经常发生的病害之一,由于白粉病发生而造成农药大量使用,污染了环境,降低了产品的安全性。因此,提高薄皮甜瓜的抗旱和抗白粉病能力对于甜瓜产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光信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
"互联网+"模式的盛行,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也为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机会。中小企业的活力逐步得到释放,其在增加财政、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自身局限等原因,融资难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约束。如何利用"互联网+融资"发挥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特长优势,弥补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短板,缓解融资难,已是中国中小企业正在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由李辉等编著、中国经
期刊
衰老是生物程序性死亡的重要过程,既受自身遗传的调控,也受环境的影响。植物器官衰老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影响植物产量和产品品质,因此,研究植物器官衰老及其调控机制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然而,植物器官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而这些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又受众多基因的调控,其中PP2C家族成员被认为是决定动植物细胞衰老的重要调控因子,但PP2C家族庞大,其成员在不同植物中的功能表现不尽相同。因此,为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