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为此我国政府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要建立绿色海西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海西经济区在构建六大可持续的生态支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总体的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个别区域的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因此,测评生态效率的水平,研究生态效率的制约因素,寻求提高海西经济区生态效率的途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生态效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使其区别于传统的环境效率评价和能源利用效率。其次,在对比了三种生态效率的测评方法后,根据其优劣选择了非参数的DEA模型来进行测度。但这种方法目前使用的最大缺点就是随机误差和环境因素会对其效率值产生影响。为此,本文以海西经济区20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方法对2003-2011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随机误差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确实对海西的生态效率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调整后的海西经济区生态技术效率值、规模效率值及纯技术效率值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研究发现,作为外部环境变量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和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都对海西经济区生态效率的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而政府的环保财政支出并未发挥其应有的效用。进一步地,根据对调整后的效率值以及σ趋同分析可知,海西经济区三大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分布极不均衡,各个区域之间、区域内部的各个设区市之间的三大效率值差异显著。其中,西部差异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且三大区域之间收敛趋势明显,存在着一定的“追赶”现象。最后,根据实证的研究结果,总结了海西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