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比较四种胃肠减压方式(无菌手套胃肠减压,医用手风琴胃肠减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及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在离体食管胃模型中的引流量。探讨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总结“综合引流法”在食管吻合口瘘及自发性食管破裂治疗中的应用经验。研究方法:1.使用猪的食管胃制作离体食管胃模型,采用四种胃肠减压方式(无菌手套胃肠减压,医用手风琴胃肠减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及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在离体食管胃模型中进行多次模拟胃肠减压,观察各种胃肠减压方式在对模型胃肠减压过程中所产生的最大负压值,停止引流的负压值,停止引流时的食管模型中的胃液柱高度和总引流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四种胃肠减压方式的胃肠减压效果。2.从1998至今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经治的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筛选出173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胃肠减压方式(无菌手套胃肠减压,医用手风琴胃肠减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将17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分成3组,详细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变部位、影像学资料、病理类型、手术方式、并发症(主要为食管瘘和术后肺炎)及术后四天患者胃肠减压引流出胃液的量等信息。对收集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引流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ANOVA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从而探讨不同胃肠减压方式的在临床上胃肠减压的效果,并了解不同的胃肠减压方式所发生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有无差异。3.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胸心外科从1998年1月至今所收治的4例复杂的食管吻合口瘘患者(经常规胸腔引流及胃肠减压无效)及3例经早期治疗失败的晚期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出治疗该类疾病的新的治疗方法,即及时手术治疗并通过“综合引流法”能有效提高本病疗效,降低死亡率。综合引流法是在传统引流方法(胸腔引流+胃肠减压+十二指肠营养管+纵膈引流管)上增加了瘘口T管引流、双重多侧孔胃肠减压管引流,通过多管齐下,使胸腔、纵膈和食管瘘口周围得以充分引流,从而使胸腔及瘘口处保持清洁干燥,促进破裂口处的组织愈合,缩短了愈合时间。研究结果:1.使用无菌手套对离体的食管胃的引流量为0ml,在其过程中最大负压值为0cmH2O,几乎没有效果。使用手风琴的对离体食管胃的胃肠减压中,引流开始时可产生的最大负压值可达100cmH2O以上,但很快就会下降到20-25cmH2O左右,在停止引流时离体食管胃的胃液柱的高度为20-30cm左右,引流量在55-80ml左右。使用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时,所产生的最大负压值为140cmH2O左右,并随着时间的负压逐渐下降30cmH2O左右,引流量为120ml-130ml左右。使用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过程中,其所产生的负压值为40cmH2O,且整个引流过程负压值平稳,其几乎将500ml的胃液引流全部引流出。总之,无菌手套在离体的食管胃模型中不产生引流作用。开放式负压引流比手风式引流的引流时间长,引流量更多,相比封闭式负压引流两者都不能将模型中的胃液完全充分的引流,而且两者产生的负压波动性较大、不稳定。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引流量最多的是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其次是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再次是手风琴胃肠减压,最后是手套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过程中产生的最大负压值是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其次是手风琴胃肠减压,再次是封闭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最后是手套引流。在四种胃肠减压方式中开放式负压吸引及手风琴胃肠减压的最大负压值大于100cmH2O以上,其较大的负压吸引是否会造成造成胃粘膜的出血、坏死,封闭式负压胃肠减压方式是否会造成大量胃液的丢失容场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需要待临床进行进一步研究。2.173例患者其中术后行手套胃肠减压的患者有61例,术后四天的平均引流量为43.62ml、46.29ml、50.90ml、52.63ml,发生术后食管吻合口瘘为3例。手风琴胃肠减压的患者有31例,术后四天的平均引流量为53.25ml、61.38ml、75.16ml、80.38ml,发生术后食管吻合口瘘为3例。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的患者有81例,术后四天的平均引流量为67.04ml、89.48ml、103.12ml、105.19ml,发生术后食管吻合口瘘为4例。比较结果显示手套胃肠减压、手风琴胃肠减压、负压吸引胃肠减压在术后四天的引流量存在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吻合口发生率两两对比无统计学差(P>0.05),术后四天的引流量与食管癌吻合口瘘发生率两两对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3.4例复杂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及3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手术方式均为胸腔清理、胸腔引流、纵隔引流、双重胃肠减压及瘘口处T管引流。7例患者胸腔及纵膈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第14-29天,T管拔除时间为术后第30-36天,胃管拔除并开始进食的时间为术后第39-40天,进食后均未出现胸痛、呛咳、发热、吞咽困等不适,顺利进食后2周出院。患者在出院后2-3月来院复查,复查结果:均普食顺利,食管钡餐造影未见食管狭窄,1年后电话随访均进食良好,无吞咽困难不适。研究结论:1.离体实验证实,四种胃肠减压引流方式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能充分引流且所产生的负压稳定,引流效果最佳。2.临床常用的三种胃肠减压方式其引流量存在差异性。其中开放式负压吸引胃肠减压方式的引流量最多,其次是手风琴胃肠减压方式,手套胃肠减压的的引流量最少。3.临床上食管癌术后患者其胃肠减压方式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没有相关性,即吻合口漏与引流量无关。4.包括双重多侧孔胃管引流、瘘口T管引流、纵膈引流、胸腔引流的“综合引流法”在各种复杂食管吻合口瘘及自发性食破裂的治疗中极其重要,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