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连煤矿河床下开采安全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bing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许多煤矿开采受到水体威胁,防治水已是煤矿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是我国重要的大型煤炭基地,该地区煤层厚、埋藏浅,地质条件优越,但是浅埋厚煤层开采也对预防地表水体的威胁提出了新挑战。色连煤矿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东胜煤田的中北部,矿井一次采全高开采多层浅埋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起伏大,地表河流、沟谷密布。本文以色连煤矿河床下多煤层开采为研究对象,对其覆岩导水裂隙带与地表河流的导通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结合矿井地质采矿条件,利用井下仰空双端封堵注水侧漏装置和岩层钻孔探测仪,观测2-2上煤覆岩在充分采动状态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得出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82m,裂采比为20.5,采动裂隙发育程度高。(2)以2-2上煤和2-2中煤为原型,进行了相似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覆岩在重复采动下的变形破坏特征。其中,相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2-2上煤开挖后,最大裂隙带高度为78m,裂采比为19.5;2-2中煤开挖后,导水裂隙带高度二次发育,最终高度为95m;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开挖2-2上煤后,裂隙带在采空区两侧发育最高,约为88m,采裂比22;开挖2-2中煤后,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至108m左右。(3)利用matlab软件对导水裂隙带与地表河床的导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各煤层回采的安全性。针对潜在危险区域,提出了两种安全技术措施,即限厚开采、非胶结膏体充填,并以2-2上煤为例,分析得出了非胶结膏体的充填高度、及限厚开采的采高。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色连煤矿河床下浅埋多煤层的安全开采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其它类似矿井解放水体下压煤有一定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综合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体验内涵的重要途径,在日常教学中应建立常态化综合实践教学,推动区域教研智慧的运用,需要专业教研员深入到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
本文基于石拉乌素煤矿穿层巷道—回风大巷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岩石力学实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穿层巷道围岩非均匀变形规律,优化了相关支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基于Internet的信息共享平台与服务共享平台。于是这种利用互联网协议的新的分布式计算技术—Web Serv
适应性结构单元设计是在技术系统进化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病理工作站实际的开发、设计,根据设计的需求以及结构特点设想出来的。其中,“适应性”也体现出了一种柔性化的设计思想,是一种新型的产品手板模型阶段设计方法。在产品的手板模型设计阶段,它不仅可以实现实体模型的快速创建,而且还可以在前一个实体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动态编辑,使得已有的各种结构单元得到最大程度的重用,提供了一个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产品设计方法。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学位
工作流技术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模型,它是为了在先进计算机环境支持下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系统。青藏铁路所
拉拔加工过程中,拉拔模具工况条件恶劣,与拉拔线材摩擦剧烈,润滑状态不稳定,边界润滑、流体润滑和干摩擦相互影响,造成模具磨损失效,严重影响线材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因此,提高模
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不同用量的有机肥与石灰对土壤p H、有机质和Cd有效态含量以及不同生育期水稻各器官中积累Cd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成熟期水稻各器官Cd含量规律为根>茎>叶片>
目前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局面没有完全扭转,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组织管理不善所致的人误行为是导致煤矿事故发生的症结所在。因此,本文就煤矿人误事故展开组织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