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约有9300万人感染HBV。有研究显示,HBeAg阳性的慢性HBV携带者,ALT处于正常值(≤40IU/L)高限和HBV DNA高水平(≧1×105copies/ml)复制者,仍有疾病进展的风险。于是部分国家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将ALT的正常值改为男性30IU/L,女性19IU/L。由此提示我们,如能进一步降低此类患者的HBV DNA及ALT水平,或可改善慢性HBV携带者的远期预后。目的:观察中药疏肝解郁方抑制HBV DNA复制、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及改善ALT的作用,并观察此方对肝郁脾虚证慢性HBV携带者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其疗效。方法:共观察慢性HBV携带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12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两个疗程。治疗组给予疏肝解郁方。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每次0.1g,每日服用3次。根据数据具体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P为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1.治疗24周后,疏肝解郁方对血清HBV DNA的影响:治疗组有6例(17.1%)出现病毒学应答(6例均为血清HBV DNA下降≥2log值,无血清HBV DNA转阴);而对照组,无病毒学应答。经X2检验,P=0.03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24周后,疏肝解郁方对血清HBeAg的影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没有病人出现HBeAg转阴,两组无差别。3.疏肝解郁方对ALT的影响:治疗12、24周后,治疗组分别有13、19例ALT下降≥10IU/L,比例分别为37.1%、54.3%;对照组分别有3、4例ALT下降≥10IU/L,比例分别为8.6%,11.4%。经四格表X2检验,治疗12周后,P==0.004<0.01,提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24周后,P=0.000<0.01,提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4.疏肝解郁方对临床症状积分的影响:4周时,治疗组脘闷腹胀、倦怠乏力、烦躁易怒、食欲不振的症状积分,和对照组相比,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喜太息、夜寐不安的症状积分,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12周时,治疗组除恶心喛气症状外,其余症状积分和治疗组相比,P均<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4周时,治疗组除食欲不振外,其余症状积分和对照组相比,P均<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5.治疗24周后,疏肝解郁方的证候疗效评价: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9例、17例、8例、1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例、4例、7例、22例,总有效率为37.1%。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P==0.000<0.01,提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24周后结果显示,和对照组相比,疏肝解郁方能降低慢性HBV携带者ALT水平,具有一定的抑制HBV复制作用,能改善肝郁脾虚证的慢性HBV携带者临床症状。但由于研究周期只有24周,时间较短,致e抗原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应答率的观察不充分;同时欠缺对疏肝解郁方治疗慢性HBV携带者远期疗效的观察,缺乏对远期疗效系统、客观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