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广告与近代上海休闲生活的建构(1927-1937)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qianjun0412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学者常常以资本主义的主动冲击与上海的被迫回应去说明近代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休闲生活的生成、发展与繁荣。但同样不能忽略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众文化的中心要素——广告与休闲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影响。本文选取当时历史悠久、发行量最大、刊登广告最多(其中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直接或间接与休闲生活相关的广告)的《新闻报》为样本,探讨广告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民建构了怎样的休闲想象。通过研究,本文发现《新闻报》广告通过大量的话语(文字和图像),在“空间、身份、性别”等关乎休闲生活的根本维度上,建构和形塑了30年代上海休闲生活的整体文化特征以及由休闲生活的发展变迁所引发的上海市民价值观念、道德判断的变化。《新闻报》广告如同当时上海的一张博览式、开放性的休闲地图,广告话语紧密地浓缩、生产着当时的休闲空间。同时,从《新闻报》广告视野中的休闲空间也折射出,近代上海的休闲生活已经从传统社会中那种有钱有闲阶级的生活向市民大众生活转轨,成为消费市场和市民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社会等级制度的消失以及都市化进程,近代上海是一个身份模糊的社会。因此,《新闻报》广告在潜移默化中使用各类话语赋予休闲生活以意义,通过赋予休闲以流行时尚、品位、身份地位等符码,满足近代上海市民希望通过追求休闲符号中的象征性和理想性来获得身份认同的需求。“性别(女性)”同样是《新闻报》广告对上海休闲生活最重要的“编码”之一。虽然依旧无法完全避免男性主导,而且在具体的《新闻报》广告语境里女性休闲生活碎化为不同的样态和面貌,但通过持续的话语叙事,《新闻报》广告对于女性休闲图景的建构,综合性地展现出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休闲生活的独特形态和存在,特别是女性在其中得以向现代女性理想靠拢,体现了一种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意义。很显然,《新闻报》广告多维度地建构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休闲生活,在满足都市休闲生活需求上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这种需求也很可能是被广告本身创造出来的。《新闻报》广告为30年代的上海市民开启了一扇了解休闲生活的窗口,并在潜移默化的渗透中,推进了市民大众休闲观念、休闲方式和文化心态的发展变迁。因此,广告是我们透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民休闲生活的重要的历史文本和文化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不但提供了一种关于休闲生活的新的想象,更提供了一种新的想象方式,而后者无疑具有范式意义。
其他文献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通常是在政治经济学或是社会经济学的框架里进行的,都是以经济因素作为衡量的参照系。本文是采用了话语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这一角度切入研究,聚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潜在课程,蕴含着独特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及优秀品德,其隐蔽性、综合性、持久性以及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是其他教育形式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正性体验、负性体验、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等多角度,对杭州市社区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概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
用正交实验探讨了绿豆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 .研究结果表明 :在 70℃下用6倍于绿豆皮重体积 3 0 %的乙醇回流提取 2次 ,每次 2 h,绿豆皮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效果最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高校校园网建设的成熟,运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软件开发平台,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实验室管理发展的必
现代低压电子式软启动器不仅显著降低了马达启动过程中的冲击电流和冲击力矩,而且具备安装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因而,在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于三相异步电动
目的:本研究以传统的髓海理论和成年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理论为基础,探讨针刺、艾灸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从“补髓”的角度,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
陈独秀与董必武,两位清末秀才,两位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两位重要的中共创始人。他们曾是同志,曾是亲密战友,后因政见分歧而分道扬镳,他们各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革命事迹在
狄更斯善于描绘下层社会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百态,挣扎苦闷,求生无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作为世界工厂,本国国民竟然还是灰暗肮脏度日。他们窒息的声声叫唤,浑浊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