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差异颗粒流化床传热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8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清洁汽油生产的新型双气固流态化反应过程耦合系统,设计并搭建了大差异二元颗粒气固流化床冷态和热态实验装置,对大差异二元颗粒流化床的流动和传热规律进行研究,为双气固流态化反应过程直接耦合工艺过程的建立提供基础实验支持。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括:  1、在大差异颗粒双组分流化床冷态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大差异双颗粒体系的分层流化特性,重点考察了大颗粒质量分率和床层气速对最小全混流化气速、分层流化高度、床层密度分布、床层膨胀特性及混合指数等的影响,并得到了相应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利用Noda的最小全混流化速度关联式,计算出的双组分颗粒的最小全混流化速度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在10%以内;双组分流化床可分成四个操作区,即静床区、低气速混合物分层流化区、双组分颗粒全混区和高气速混合物分层区,双气固流态化混合换热宜选双组分颗粒全混区操作区域。  2、根据大差异双组分颗粒流化床冷态实验结果,认为气泡运动是导致颗粒间分离的主要因素,引入体现颗粒分离特性的参数—颗粒比速度Vc,采用最大稳定气泡的假设,建立了大差异颗粒间混合分离模型。该模型利用单组分流化床模型确定流化床内的基本流动状态,然后将流化床分成若干层,依次进行乳相和气泡相内大颗粒和小颗粒的质量恒算,最终得到双组分流化床的混合分离状态。通过考察大颗粒质量分率和床层气速对颗粒比速度Vc的影响,由部分冷态实验结果得到颗粒比速度系数Vc,0。的关联式,再将关联结果用于其他实验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基本一致;由该模型可以计算出常规实验中不易获取的床层内部流动信息,从微观角度更好地解释颗粒混合分离过程。  3、考察了双组分流化床冷热颗粒间混合传热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双组分流化床混合换热前的流化状态对传热效果影响最大;当双组分流化床为分层流化时,冷热颗粒混合换热后,密相区床温沿轴向差异明显;当双组分流化床为完全混合流化时,冷热颗粒混合换热后,流化床密相区温度均一;利用能量守恒方程对双组分流化床全混流化时的换热终温进行预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对流化床稀相区、变径段和密相区的传热分别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混合颗粒粒径、床温、气速等因素对各区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稀相区内混合颗粒平均粒径影响最明显,在变径段,混合颗粒平均粒径对传热系数的影响不大,在密相区内,除混合颗粒平均粒径外,床温和冷颗粒温度对密相区传热系数的影响不可忽略,将床层初温和冷颗粒温度引入密相区的传热系数关联式中,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利用已得到的全混状态下的密相区传热系数关联式,结合冷态实验结果,计算得到了分层流化状态下的密相区传热系数的轴向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  4、以边界层层流理论和Happel的自由面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大差异颗粒双组分流化床传热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一致,但仍有较大误差;在层流边界层厚度计算公式中引入床温参数后,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精度大为改善。
其他文献
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三维重建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立体匹配作为三维重建中的关键步骤,对匹配结果的实现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口腔医学等领域对重建模型的精度要求较高,现有的
地方文献工作历来很受重视,在信息时代也面临着更广阔的前景和更大的挑战.本文讨论了当下地方文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基于创造性思维提出了业务上的建议,以供相关工作
钢制球形储罐是一种高效的适于储存的大型压力容器设备,是一种大型的、复杂的焊接壳体结构。它涉及到结构设计理论、材料科学、塑性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热处理技术、无损检测
该文的工作主要围绕数值模拟程序的建立、并在考虑了真实几何结构及非定常性等这些更接近物理真实的层次上利用它研究压气机内部若干复杂流动而展开.发展了一套基于求解Euler
孔乙己给我们的印象是咸亨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只要孔乙己一到店铺就会传来不断的笑声.他确实可笑,迂腐不堪,满口半文不白的之乎者也,放不下爱读书人的身份,
本文将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引入到同轴搅拌研究领域,建立了用于内外组合式搅拌器模拟的三维模型,并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通过与文献结果对照的方式研究了影响六直
柴油机进气阀关闭(IVC)时刻的缸内环境条件和喷油参数是决定柴油机燃烧模式的关键,其中喷油量、喷油定时、喷油压力、喷油方式等喷油参数的控制,这在现代高压共轨系统上实现起
透明导电薄膜具有透光率高,导电性好,硬度高,红外热反射特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平板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触摸屏等不同的光电器件中。目前得到应用的IT0膜主要是采用磁控溅射工艺
脑科学研究被纳入新一轮五年规划中,预示着我国即将掀起对大脑研究新的浪潮。基于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成像技术结合网络分析方法被广泛用于“窥探”大脑的秘密,是
在生活中有了感动,如何将这种感受用确切的绘画语言表达出来,这其中构图、技法、形式语言等相关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如何调动这些因素来营造意境与完成情感的表达,创作主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