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中医各证型与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PG)及胃泌素(Gastrin-17 G-17)水平的相关性,以期利用西医客观指标,为中医辨治CAG提供新思路,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研究方法:1.在文献研究及参考相关指南基础上,制定统一的临床调查表。2.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门诊,经胃镜病理诊断为CAG,并且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所有研究对象(≥150例)。3.搜集并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胃镜病理结果,评估中医证型,记录血清PG、G-17的值,填写临床病例观察表,建立数据库。4.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CAG患者不同证型的血清PG、G-17水平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共搜集到符合研究标准的CAG患者156例,其中脾胃虚弱证35例(22.4%),脾胃湿热证41例(26.3%),肝胃气滞证29例(18.6%),肝胃郁热证39例(25%),胃阴不足证12例(7.7%),胃络瘀阻证0例。性别在不同证型间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证型组男女进行比较,肝胃气滞证中女性人数高于男性,肝胃郁热证中男性人数高于女性,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发病多集中在45~65岁年龄段,以肝胃郁热证为主;45岁以下以脾胃虚弱证及脾胃湿热证为主;肝胃郁热证患者平均年龄高于脾胃虚弱证及脾胃湿热证,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病程及Hp感染在不同证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CAG中医证型与血清PG、G-17关系分析:血清PGⅠ、PGⅡ、PGR水平在脾胃虚弱证中最低,肝胃郁热证中最高;血清G-17水平在脾胃虚弱证中最低,胃阴不足证中最高。各证型间患者血清学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间再进行两两比较示:脾胃虚弱证血清PGⅠ水平与其它证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a<0.005),血清PGⅡ、PGR、G-17同其它证型相比部分有统计学差异(a<0.005),余证型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3.CAG中医证型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性别、Hp感染、血清PG及G-17水平与脾胃湿热证无关,与其它证型则存在一定相关性。肝胃气滞证与性别相关(P<0.05),女性患者辨为肝胃气滞证比男性增加7.16倍(OR=7.16);肝胃郁热证与Hp相关,Hp阴性患者辨为肝胃郁热证比阳性者增加5.562倍(OR=5.562);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与血清PGI相关,PGI每增加1ug/L,辨为上证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1.132(OR=1.132)、1.174(OR=1.174)、1.217(OR=1.217)倍;肝胃气滞证、胃阴不足证与G-17相关,G-17升高1pg/L辨为上证的可能性将分别增加1.052(OR=1.052)、1.050(OR=1.050)倍。结论:1.CAG患者中医证侯学分布存在一定规律,主要集中在脾胃湿热证及肝胃郁热证实性证候中,其次为脾胃虚弱证。2.患者性别、年龄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其中女性患者以肝胃气滞证多见,男性患者多集中在肝胃郁热证。发病年龄多集中在45~65岁年龄段,以肝胃郁热证多见,45岁以下年龄段以脾胃虚弱证及脾胃湿热证多见。此次研究未能证明CAG中医证型与病程、Hp感染的相关性。3.CAG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PG、G-17关系密切,若血清PG水平偏低,则辨为脾胃虚弱证可能性较大,若PG含量较高,则患者为肝胃郁热证的可能性较大。若血清G-17水平过低则为脾胃虚弱证可能性大,若G-17水平过高,则为胃阴不足可能性大。因此可以将PG、G-17血清学数值作为CAG中医微观辨证参考指标。4.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提示:中医证型与性别、Hp感染、PGI、G-17有一定相关性。与脾胃虚弱证相比,女性患者较之男性患者辨证属肝胃气滞证的可能性较大;Hp阴性较之阳性患者辨证属肝胃郁热证的可能性大,血清PGI、G-17水平升高辨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