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加罗的婚礼》是18世纪奥地利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喜歌剧的代表作,而《塞维利亚理发师》则是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创作的又一部喜歌剧。两部作品同取材于法国著名喜剧作家博马舍的讽刺喜剧《费加罗三部曲》,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是第一部,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第二部。两部歌剧分别创作于1786年和1816年,时隔三十年,但两部作品却同是歌剧史上的名作,在世界歌剧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两部不朽的艺术珍品,被称为喜歌剧的双绝,至今仍上演不衰。两部作品虽各自有着自己不同的创作背景,但都是底层社会生活的场景在歌剧艺术上的反映,都是在西洋喜歌剧的自身发展与长期艺术积淀所生成的各种积极因素的滋养下形成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两位作曲家在生活中、艺术创作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歌剧观、审美观及艺术价值观。两部作品的情节是连续的,描写的主要人物也基本是相同的,其中罗西娜是两位作曲家在各自作品中都重点刻画的一个重要角色,是整个剧情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人物。按照原作的描述:《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罗西娜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姑娘,而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罗西娜已然成长为高贵稳重的伯爵夫人。对于这样的年龄跨度,两位作曲家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他们在人物的音乐个性上又是如何定位的呢?而本文就旨在通过作曲家对不同年龄段的罗西娜人物角色不同的刻画与分析,以更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伯爵夫人与罗西娜在作品中的地位和艺术魅力,把握她们在歌剧作品中的不同情感表现,并且以两首分别代表不同年龄段女主人公性格的经典咏叹调为例在音乐上对两个人物进行分析,比较作曲家在音乐上对罗西娜的不同定位及刻画,从而体现出两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的特点,充分展示其不朽经典作品的艺术价值。两位作曲家各自凭借着对歌剧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和精湛的音乐创作技法,在视听上给我们营造出了喜歌剧效果的审美感召力,而本文除了对人物角色的比较分析外,也和自己的专业相结合,对两首咏叹调在演唱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演唱这两首咏叹调应把握的分寸和尺度,真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体现本文写作的真正意义所在,为以后的演唱及教学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