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摆脱纯语言范式的束缚,着眼于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外部因素对翻译的影响,试图从更广阔的视野中找到翻译活动的规律。但在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翻译研究因专于某一外部因素对翻译影响的研究,忽视了其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复调世界,充满多元性和矛盾性。多元的世界为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思想、艺术与语言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土壤。本文将翻译研究的视角转向复调的诗学与意识形态的“多声部”研究,从多声部旋律之间的关联着手,通过文学翻译的个案研究探讨翻译过程中复调意识形态和复调诗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内部的关系。本文以赵苏苏的Lady Chatterley’s Lover中译本为个案,以饶述一译本为参照,分别从诗学与意识形态两个角度考察赵苏苏译本所体现的复调性。研究发现,复调的诗学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即文本层面的复调诗学和主体层面的复调诗学。文本层面的复调诗学,即由文本主题、故事情节和写作风格复合而成的诗学。在原作中,文本主题、故事情节和写作风格不但独立彰显文本特色,而且相互交融服务于原作者的写作意图。主体层面的复调诗学,以翻译过程中涉及的主体为标准,分为原作者的诗学、目的语读者的诗学和译者的诗学,三者始终贯穿于文本层面的复调诗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不仅要观照原作者的诗学,准确再现原文本的内容和风格,而且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诗学诉求;同时,还要顾及译者所在社会主流诗学及其自身的诗学。通过原作与译作的对比分析,发现赵苏苏译本中所体现的诗学特点并非原作诗学特点的真实再现,而是经过了加工的结果。究其原因,乃由复调的意识形态所致。原作体现的意识形态、目的语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自身的意识形态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三者不可偏颇。在翻译活动中,译者不会因考虑所处目的语社会意识形态而对原作体现的意识形态彻底摒弃,也不会因迎合目的语读者意识形态的要求而对原作体现的意识形态完整照搬,而是通过不同的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对话与妥协,找到复调的意识形态与复调的诗学之间的平衡点。研究表明,翻译是对复调的诗学和意识形态的考虑过程。无论是文本层面的复调诗学,还是主体层面的复调诗学,内部各种诗学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影响。复调的诗学从属于复调的意识形态,并受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