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最敏感的语项,它是传递给听话人的第一个信息。在特定的情景中,称呼语的转换提示了说话人对释话人情感、态度、及双方权势关系的变化。本文以曹禺七部经典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蜕变》《黑字二十八》为语料,分析这七部戏剧中称呼语转换的形式和类别,并以顺应理论为基础,在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框架的指导下,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个角度对曹禺这七部戏剧中称呼语转换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称呼语转换背后的原因。全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在对本文所讨论的称呼语进行适当界定的基础上,对称呼语的类别进行划分。结构上可以分为简单称呼语和复合式称呼语两大类。其中简单称呼语包括:名词称呼语、代词称呼语和“的”字结构称呼语三类,名词称呼语下又分为:亲属称呼语、姓名称呼语、社会称呼语等三小类。复合式称呼语分为带修饰成分的复合式称呼语和不带修饰成分的复合式称呼语两大类。第二部分,在对本文所讨论的称呼语转换进行适当的界定的基础上,以称呼语转换前项为划分依据,对称呼语转换的形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姓名称呼语的转换、社会称呼语的转换、亲属称呼语的转换、人称代词称呼语的转换等四类。第三部分,进一步探究称呼语转换的类别,依据转换后称呼语使用的时间、转换行为的主动性、转换的话轮跨度、转换的目的,这四个维度将称呼语转换分为:长久转换和临时转换、主动转换和被动转换、连续转换和一次转换、趋同型转换和趋异型转换四大类。第四部分,从语言语境方面的顺应和非语言语境方面的顺应两个维度探讨称呼语转换的原因。其中语言语境包括词汇层面上的顺应、语篇层面上的顺应、语义场层面上的顺应等。非语言语境下分出:交际者、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四大类。每大类下又再分为若干小类,探究称呼语转换背后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