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的真菌病害。化学防治可在短中期快速抑制小麦条锈病菌生长和扩散,能从预防、治疗和铲除各方面达到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将针对化学防治的相关内容进行突破性研究。为评估药剂所存在的抗药性风险提供基础数据参考,从基础方法入手,建立一个快捷方便的杀菌剂药效室内测量体系,并以此方法评估三唑酮防治小麦条锈菌的用药现状,填补敏感性研究相关数据的空白。通过筛选其他化学防治药剂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实地检测药效,来指导田间用药管理技术规则制定减轻抗条锈病小麦品种筛选的压力,增加有效防控的时间。加强进一步实现中国持续化治理小麦条锈病害的追求。本研究主要得到的结论包括:1小麦条锈菌对杀菌剂敏感性室内测量体系的建立(离体叶片法)为了利用小麦离体叶段作为杀菌剂室内生物测定的材料,构建测定体系,进行以下系列试验。(1)保鲜试验结果显示:75μg/m L的6-苯甲基腺嘌呤(6-BA)对离体叶段的保绿时间比赤霉素(GA)和苯并咪唑(BEN)长,完全保绿时间达12d,可作为体系的保鲜剂;0.5%的水琼脂(WA)和1层滤纸组合作为衬垫物可以使保鲜剂发挥最好的效果;并且0.5%WA和75μg/m L 6-BA对条锈菌孢子的萌发无显著性影响。(2)接种试验结果显示:采用HD-130美术喷笔喷雾接种用0.02%吐温-20配置的夏孢子悬浮液可以使夏孢子均匀附着在叶片表面,并且菌液浓度为1~10μg/m L可以有效进行接种,并且5μg/m L和10μg/m L的孢子悬液接种的小麦在15d后的病情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药剂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带菌的小麦离体叶段经杀菌剂的喷药、浸药以及平板含药3种方式处理后均能对条锈菌产生防治效果,其中无论是1μg/m L还是5μg/m L的三唑酮作为杀菌剂时,平板含药的药剂处理方式对离体叶片上的锈菌抑制率与喷药在小麦幼苗上对锈菌的抑制率无显著性差异。2小麦条锈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基线的建立为了确定研究所得体系(离体叶片法)的可行性以及其与传统盆栽法的敏感度差异,测定了三唑酮在两种方法下对条锈菌Pst-39单孢堆分离菌的药效,结果显示盆栽法测得的该菌的EC50为2.2057μg/m L而离体叶片法测得的EC50为0.0821μg/m L,所以离体叶片法可行且敏感度比盆栽法更高。为了建立病菌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基线,采用离体叶片法共测得81个小麦条锈菌的单孢子堆分离菌株对三唑酮的敏感性,得到EC50的变化范围为0.0015-0.3117μg/ml,平均值为0.1453±0.0081μg/ml,菌株间差异性大。Kolmogorov-Smirnov检验表明所得的EC50呈正态分布(D=0.2>0.05)。MIC值测定显示60μg/ml三唑酮的对15个菌株的抑制率能达到99%~100%,3小麦条锈菌防治单剂筛选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16种杀菌剂对条锈菌的室内毒力作用结果表明:抑菌效果较好的是吡唑醚菌酯,其次为丙硫菌唑,两者EC50分别为0.0497、0.0919μg/m L,。其中抑菌效果相对较差的是醚菌酯,其EC50为2.8938μg/m L。田间单剂杀菌剂药效试验结果显示:125g/L氟环唑SC(101.25 g a.i./hm~2)、25%吡唑醚菌酯EC(112.5 g a.i./hm~2)和430g/L戊唑醇SC(99.94 g a.i./hm~2)对条锈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防效分别为90.47%,80.14%,79.55%。对于小麦条锈病的田间防治推荐使用并且轮换使用。50%醚菌酯WG(270 g a.i./hm~2)的防效为60.92%,不推荐施用。4小麦条锈菌防治复配剂筛选通过Horsfall法对99种不同类型杀菌剂的大量复配组合进行最佳配比筛选,以毒力比率为1.1为界限划分,可得到25种复配剂。再使用Wadley法评价25种复配剂的联合毒力,共筛选出4种增效系数大于1.5的复配剂:丙硫菌唑·萎锈灵(4:6),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3:7),三唑酮·嘧菌酯(2:8),丙硫菌唑·萎锈灵(1:9)。该四种复配剂的实际的EC50均小于0.1μg/m L对条锈菌表现出很高的毒力作用。田间复配剂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复配剂丙硫菌唑·萎锈灵的两种混剂(1:9)(4:6)无论在高、中、低剂量下防治效果都达到95%以上,显著高于单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复配剂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3:7)在三种剂量下混合的防治效果均高于单剂效果,在低剂量100 g a.i./hm~2下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7.00%。复配剂三唑酮·嘧菌酯(2:8)在三种剂量下混合的防治效果均高于单剂,并且在低剂量150 g a.i./hm~2下的防治效果最高,为98.82%。5小麦条锈菌防治农用助剂田间药效试验单剂+一满除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单剂剂量减量20%并混合助剂“一满除”的情况下,吡唑醚菌酯(86.54%),烯唑醇(85.11%),嘧菌酯(83.03%),三唑酮(76.28%)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常量下的防效;氟环唑(88.46%),噻呋酰胺(75.17%),戊唑醇(83.50%)和醚菌酯(59.33%)的防治效果与常量下防效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助剂“一满除”(625.05 g a.i./hm~2)达到了杀菌剂增效减量的技术要求,可以用于实际化防。并且在添加助剂的情况下氟环唑(81.00 g a.i./hm~2),吡唑醚菌酯(90.00 g a.i./hm~2),烯唑醇(67.50 g a.i./hm~2),戊唑醇(79.95 g a.i./hm~2),嘧菌酯(216 g a.i./hm~2)防效均在80%以上,推荐用于田间试验。复配剂+一满除的试验结果显示:农用助剂“一满除”对小麦的在拔节期至灌浆期的生长没有影响。并且对四种复配剂丙硫菌唑·萎锈灵(1:9)(4:6),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3:7)以及三唑酮·嘧菌酯(2:8)具有有相等或者更高的显著性增效作用,能实现防治小麦锈病的农药减量20%以上且防效均可以达到9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