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观察中医药对II-III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作用,筛选出影响大肠癌术后预后的因素,研究服用中药及中医证型对预后的影响,从而评价中医药在治疗大肠癌术后的疗效及优势,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近5年来在我院住院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整理并进行电话随访,成功随访到337例患者,填写病历随访表。将随访结果输入数据库,应用SPASS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从生存期和复发转移等方面评价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术后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探讨服用中药时间及辨证分型对预后的影响,选择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引入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影响大肠癌术后预后的因素。结果:1、大肠癌术后337例患者中,其中男性占201例,女性占136例,男女比例为1.48:1;其中处于50~69岁占60.53%,提示大肠癌发病率的高发年龄段为50~69岁。2、服用中药与生存期的关系:坚持服用中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约为68个月,断续组为61个月,未采用组为57个月,三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分期分层生存分析显示:II期患者160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为32个月,其中坚持服用中药组为34个月,断续组为27个月,未采用组为24个月;III期患者17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为21个月,其中坚持组为25个月,断续组为21个月,未采用组为15个月。据统计,不同分期分层比较,三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在不同分期坚持服用中药均可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服用中药与复发转移相关性:未采用中药组复发转移率为71.42%,断续组为58.87%,坚持组为50.53%,据统计,三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坚持服用中药可抑制肿瘤的复发转移。中医证型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肝肾阴虚证型复发转移率为79.54%,其次是脾肾阳虚(76.21%)、瘀毒内阻(51.43%)、气血两虚(50.00%)、湿热蕴结(41.51%),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肝肾阴虚证型可能是预后不良的证型之一。服用中药与中医症状的关系:服用中药前后关于腹胀痛、腹泻、纳差、疲倦乏力的症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服用中药可以明显改善部分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术前KPS评分、术后CEA水平、复发转移、病理分期、辅助化疗及服用中药这6个因素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术前KPS评分”得分越高,预后越好,相反“术后CEA水平”越高,表明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可能性越大,预后越差;“复发转移”时间越早,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越短,“病理分期”越晚,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辅助化疗”及“服用中药”是延长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时间的有利因素。结论:1、长期坚持服用中药有益于延长II-III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生存期,抑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大肠癌术后肝肾阴虚证型复发转移率较高,提示肝肾阴虚证型可能是预后不良的证型之一。3、术前KPS评分、术后CEA水平、复发转移、病理分期、辅助化疗及服用中药这6个因素是影响大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术前KPS评分”、“术后CEA水平”是大肠癌术后预后的评估因素;“分期情况”、“复发转移”是大肠癌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而“辅助化疗”及“服用中药”是患者生存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