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 1954 年批判俞平伯运动为研究对象。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进行分析。运动由“两个小人物”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质疑为开端,因此,要想对运动有深入的了解,必须首先了解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通过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俞平伯对“新红学”的建立功不可没,但是他的研究也存在着不足,尤其是无法引起那个时代青年人思想上的共鸣。因此,以《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位置及俞平伯在红学研究中的地位,俞平伯受到“小人物”质疑实为偶然中的必然。 第二部分,对整个运动过程进行回顾。“两个小人物”出于对古典文学的爱好,大胆地向学术权威提出质疑,这是学术层面上的事情。毛泽东的介入,却使学术论争变成了一场批判运动。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在全国思想文化界开展起来了。 第三部分,分析和反思这场运动。这也是本文的重点所在。通过对运动发生时的社会背景、知识分子的状况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党对意识形态的整合以及从延安时期就形成的解决思想问题的运动模式等这几方面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学术争论上升到批判运动有着历史的内在逻辑性与必然性。 由此,本文得出几点结论:第一,这场运动以政治干涉学术争论,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其学术层面的价值不应被政治批判所掩盖:首先是“两个小人物”的创新精神及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青年知识分子所展现出来的新气象,是值得肯定与尊重的;其次是毛泽东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其政治眼光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的运用,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视角,是红学史上的一大转折;最后,由“两个小人物”所引起的争论及后来运动的发展,使中国学术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学科都致力于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治学原则,也使一些从旧社会过来的专家学者开始反思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 第二,学术问题要通过正常的学术讨论来解决,这场运动以意识形态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