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季风区湖泊的水位自然波动节律明显,往往呈现冬春低、夏季高的节律。这种季节性水位自然波动,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滩地湿地植物群落,而且维系着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的稳定。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湖泊的水位自然波动节律被打乱,有些湖泊水位甚至是反季相波动。春季高水位导致水下光照不足,不利于沉水植物萌发和幼苗生长,夏季低水位导致水生植物露出水面,引起沉水植物的疯长或衰亡。水位对沉水植物群落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相关研究尚不够深入。通过原位不同水深的沉水植物栽培实验,模拟水位波动以及不同收割强度实验,探讨水位和收割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期为沉水植物的恢复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水位波动速率对马来眼子菜生长影响明显。水位波动组枯叶数增加,生物量显著降低。水位波动速率为40、80、120cm/5d时,实验第30d马来眼子菜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高于对照组;水位波动速率为160、200cm/5d时,马来眼子菜Fv/Fm则呈下降趋势。水位波动条件下,马来眼子菜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ETRmax)显著降低。(2)不同水深条件对菹草和黑藻营养繁殖体萌发影响不显著。菹草石芽萌发率在73.3%以上,黑藻冬芽萌发率在96.7%以上。(3)不同水深条件对菹草、黑藻幼苗生长影响显著,高水位不利于沉水植物幼苗的生长。菹草、黑藻通过改变表型可塑性和叶绿素含量以适应不同水下光照条件。随着水深增加,菹草分蘖数减少,叶绿素含量增加。菹草株高在水深0.5-2.5m内增加,而超过3.0m时则明显降低。黑藻的株高、茎节数、节间距、分枝数等形态指标均差异显著。黑藻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各水深组黑藻Fv/Fm差异不明显。水深0.5-1.5m,黑藻ETRmax差异不显著;水深超过2.0m时,则显著降低。黑藻在水深超过3.0m时,因光照不足而死亡(4)水位调控模拟实验表明,水位上升对黑藻、苦草幼苗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水位上升条件下,黑藻生物量下降明显。水位快速上升(25d内上升3.5m),黑藻顶冠处的光照低于补偿点,幼苗全部死亡;水位中速上升(25d内水深上升至2m,3m),黑藻幼苗可通过“觅食反应”,增加节间距、株高,以捕获光能,适应水位上升;而在水位上涨较慢的浅水区,黑藻以增加分枝数、扩展顶冠适应高光照环境。苦草通过减少分蘖数,延长叶长,降低根冠比、增加叶绿素含量等来适应水位上升。但水位快速上升时(80、100cm/5d),苦草全部死亡(5)不同收割强度对菹草、黑藻生长和繁殖影响显著。低强度收割后(15、30cm),菹草能在短时间内全部或大部分恢复;而中、高强度(超过45cm)的收割则使菹草恢复能力显著降低。收割显著降低了菹草的最终生物量和营养繁殖体数量。中、低强度(15-75cm)收割对菹草Fv/Fm影响不明显,而高强度收割组(90、105cm)Fv/Fm显著下降。菹草叶片ETRmax差异不显著。中、低强度收割对黑藻枝条生长影响不明显,均能完全恢复,但是恢复时间随收割强度增大而相应延长。收割对黑藻的生物量去除和控制效果较明显。收割显著降低了黑藻冬芽数;收割强度为90、105cm时,黑藻未形成冬芽。收割初期,总体上未对黑藻生长形成明显抑制,实际光化学效率未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