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子秩序”来源于父权文化中“父为子纲”的等级秩序关系,代表着旧文化当中的父子关系。在新时期文学当中,作家们对于父子秩序的书写仍然延续了对旧文化的批判立场,他们在对旧文化的批判当中试图寻找出一种新型的父子关系。但是在新旧交替的八九十年代,新文化尚不成熟,难以构成突破旧文化制约的条件。本文分析了作家们书写“父子秩序”的策略以及对“父子秩序”反抗的方式,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他们突破旧秩序时遇到的种种文化障碍。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概括了八九十年代小说中的父子秩序,作家们除了书写父亲的冷漠和暴力造成父子间亲情的缺失外,还深入父权文化的历史背景,总结了父权制的父子秩序对儿子造成的压抑和剥削。在父子秩序的约束下,儿子处于依附的地位,父亲可以对儿子随意处置,包括儿子的所有物和性命。父子秩序的残酷使作家们饱受精神上的折磨,他们在小说中使用幻觉和梦幻的方式曲折传递内心的焦虑和恐惧。第二章论述了作家们从“审父”到“寻父”的精神历程。作家们在父子秩序的压抑下不约而同地开始了“审父”,审判父亲的“罪行”。但是在对人性进行解剖之后,作家们又显得失望和无助,带来了更深的精神危机。于是理想主义者们进入想象的世界,精心塑造着自己理想当中的“乌托邦父亲”,他们有的皈依了旧的秩序,有的逃出现实世界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寻求安慰。然而这种理想化的父子秩序又明显地被作家们审美化了,他们塑造的“乌托邦父亲”过于理想化。论文第三章则从作家们对父子秩序的“反叛”开始,探讨了新时期作家们对旧的文化伦理的批判和对新伦理的探索。他们笔下的儿子勇敢地挑战父子秩序,切断对父亲的依附,甚至对旧文化发起了猛烈的抨击。作家们试图破旧立新,构建一种平等的父子关系,以“朋友”的身份重新探索父与子的关系。然而,在新文化仍然不够成熟的八九十年代,这种尝试最终只能是失败。第四章着重讨论了新时期主潮作家面对文化的制约所产生的困境。理想主义者们走进了“乌托邦父亲”的个人想象之中,放弃了探索的努力;而试图构建平等父子秩序的儿子们又掉进了对权力的角逐之中无法自拔。在文化冲突的面前,当代作家们都无一例外地在作品中注入悲剧感,即使对一种新型的文化或伦理表达出了渴望和憧憬,也会因现实的尴尬而打消念头,失败的情形让他们感到深深的无奈。在旧文化的束缚下,不管是父亲还是儿子都难以走出旧秩序的阴影,他们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回归到旧的父子秩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