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初,公允价值计量开始在国际上受到重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促使许多学者针对公允价值展开多方面研究,而2007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引发各界对不断扩大公允价值计量应用范围的质疑。我国2006年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后,经过几年的完善,财政部于2014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重新界定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要求及披露框架,公允价值计量开始逐渐与国际趋同。理论上,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能紧跟市场,及时反馈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的变化,实时衡量企业现时资产的价值,进而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整体规模偏小,资本市场中投资主体的结构不合理,造成股市的波动性较大。特别是金融危机的发生,削弱了计量结果的可靠性,使得实证方面的研究受到限制。因此,有必要从实证角度探讨公允价值计量与我国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补充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实证研究内容,坚定财政部推广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信心。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总结与理论分析,选择2010-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时,选择公允价值应用较广泛的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与工业行业,研究集中在企业的金融工具与投资性房地产项目,通过建立回归模型,验证假设,最后针对回归结果,提出相应的意见与对策。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根据公允价值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分析公允价值的研究背景,总结本文的研究意义,并概括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方法、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国外文献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是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与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两方面,国内文献主要关注价值相关性。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应用行业、会计处理方法都会影响价值相关性。第三部分是相关理论分析。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报告开始从信息观转向计量观。在计量观下,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拥有的资源与依赖的环境的改变,体现相关性。基于信号传递理论与有效市场假说,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能够向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在资本市场上帮助投资者解释或预测股价,最终影响企业价值。在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影响的理论分析中,公允价值对报表项目不同的初始与后续计量要求,会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变化。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根据前面的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三个研究假设,即: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变动显著相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价值的变动显著相关;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与企业价值的变动显著相关。本文根据选择的样本数据,分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与工业行业三个行业,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公允价值的初始与后续计量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第五部分是研究结果与分析。根据前面建立的回归模型,首先对回归模型中的主要被解释变量(每股公司市值)与解释变量(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主要变量的行业分布特征。然后利用SPSS的回归结果,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无论在哪个行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均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只有在房地产行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只有在工业行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建议。根据公允价值计量的净资产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企业管理层应适当加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根据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结果的相关性,显示我国投资者对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结果可靠性的忧虑,应从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外部市场环境、完善估值技术、提高信息披露力度与提高财务人员的会计知识学习四个方面提高可靠性,同时引导投资者正确理解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