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对长期自然干扰具有抵抗力和恢复力,它能够维持自身的组织结构并保持稳定,具有自我运作的能力,生物完整性指数(indenx of biotic integrity,IBI)是当前水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评估中使用最广泛的指标;鱼类占据着河流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顶端,是水生态系统监测的主要指示生物,其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和群落结构的退化与生境栖息地质量的下降密切相关。国内外关于鱼类群落与栖息地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多是通过多元统计分析,评价影响鱼类群落时空分布的环境要素,这种定性分析仅能判断环境驱动因子,而无法精确定量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以辽宁省浑太河为范例,基于3次全流域的水生态调查所获得的162个站位的生态数据,评价了浑太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以及鱼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以香农多样性指数评定)和功能群组成(分为底栖动物食性、昆虫食性、鱼食性、杂食性和植食性五种摄食功能群)三种群落结构特征下,河流栖息地环境因子与鱼类群落的定量响应关系,采用鱼类完整性指数(F-IBI)、典范对应分析(CCA)、加权平均回归(WA)和临界指示物种分析(TITAN)等方法,计算出太子河生态健康状况以及不同鱼类结构群落结构特征下,栖息地环境因子的最适值和阈值。结果如下:1、经过筛选最终确定了5个候选指标作为F-IBI指标体系的参数指标,分别为M3(雅罗鱼亚科鱼类百分比)、M11(肉食性鱼类百分比)、M12(植食性鱼类百分比)、M14(敏感性鱼类百分比)和M19(冷水鱼百分比);其中处于健康等级的位点有34个,占所有点位的21%,处于较好等级的点位有49个,占所有点位的30.2%,一般状况的点位有45个,占所有点位的27.8%,处于较差状况的浑太河点位有34个,占21%。2、由CCA筛选得到流速、BOD5、氨氮、电导率和底质指数是浑太河显著影响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的栖息地环境因子;据WA分析得到鱼类耐污种对氨氮、BOD5和电导率的最适值较高,较高鱼类群落多样性水平(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3]区间)及杂食性鱼类功能群所对应的栖息地环境因子(流速、BOD5、氨氮、电导率和底质指数)的最适值较高,而极高鱼类群落多样性水平(香农多样性指数为(3-4]区间)和鱼食性鱼类所对应的栖息地环境因子(流速、BOD5、电导率和底质指数)的最适值均最低。3、TITAN结果表明,鲫、麦穗鱼等耐污种对氨氮、BOD5和电导率指示出正响应,洛氏鱥和东北七鳃鳗等敏感种对氨氮、BOD5和电导率指示出负响应,鱼类群落多样性水平对流速和底质指数的变化整体呈现正响应,阈值范围分别为:0.460.7 m/s和1.251.74;对氨氮、BOD5和电导率的变化则表现为负响应关系,阈值范围分别为:0.110.39 mg/L、1.041.98 mg/L、189.78330.00μs/cm;鱼类群落功能群对氨氮和电导率的变化整体呈现负响应,阈值范围分别为:0.210.89 mg/L和202.90456.03μs/cm。研究结果表明,鲫和棒花鱼等耐污种的氨氮和电导率有较高的最适值和正响应阈值,洛氏鱥和东北七鳃鳗等鱼类适应较高的流速和底质指数;鱼类群落多样性水平中,栖息地环境因子的最适值和阈值随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浑太河中下游杂食性功能群鱼类对BOD5、氨氮和电导率有较高的最适值和正响应阈值。通过F-IBI判断太子河流域健康状况,定量分析鱼类群落与栖息地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相对准确的评估鱼类群落中的重要物种(如雷氏七鳃鳗)、高物种多样性和关键功能群类型所对应的栖息地环境特征,为在本流域进行重要鱼类物种的资源保护、关键栖息地的生境修复以及针对鱼类群落的生态修复所开展的流域“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等流域生态管理决策和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