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富含血小板血浆(PRP)法结合乏血小板血浆(PPP)定位设门分析检测血小板微粒(PMP),探讨PMP与脑梗死的相关性,观察脑梗死阿司匹林治疗后PMP水平变化,为脑梗死的抗栓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1.本实验设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01月~2011年12月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及同期体检者(对照组)35例为对象。 2.采用FCM-PRP法检测PMP。用血小板特异性荧光抗体CD61-FITC标记PMP,结合PPP进行设置机器检测条件及定位设门分析。 3.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4.将脑梗死患者按TOAST分型分为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组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组,观察各组PMP水平并进行比较,探讨PMP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5.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抗血小板治疗,观察48h内和48h-7d两个时间段的PMP水平,探讨阿司匹林对PMP水平的改变。 6.所有入选病例均全面收集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既往史、临床体征、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探讨PMP的影响因素。 结果: 1.对照组、SAO组及LAA组PMP分别为(3.17±1.20)×109/L、(5.81±3.25)×109/L和(5.00±3.04×109/L),三组间比较存在差异,F值9.683,P值0.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SAO组及LAA组PMP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O组与LAA组PM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将PMP作为自变量,脑梗死作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PMP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相关系数r值0.333,P值0.000,PMP与脑梗死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PMP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为1.829(95%CI:1.267~2.639,P=0.001)。 4.对照组、SAO组及LAA组之间MPV比较存在差异,F值5.029,P值0.008,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SAO组及LAA组MPV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LT、MPV、PCT及PDW作为自变量,PMP作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血小板参数与PMP的相关性,结果发现PLT、MPV、PCT及PDW均与PMP水平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所得“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为:Y=-6.430-1.552XMPV+1.295XPDW+15.246XPCT。采用标准化偏回归系数进行比较,MPV对PMP影响最大(Beta=-0.390)。 5.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糖尿病与PMP水平相关,有糖尿病患者比无糖尿病患者PMP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阿司匹林治疗前,SAO组及LAA组PMP分别为(6.18±3.45)×109/L、(5.42±3.38)×109/L,治疗后PMP分别为(5.94±2.68)×109/L、(5.76±3.34)×109/L,治疗前后PMP比较,SAO组及LA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PMP在血小板活化引起脑梗死的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2.血小板参数(PLT、MPV、PCT及PDW)均与PMP水平相关。 3.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有糖尿病患者比无糖尿病患者PMP水平增高。 4.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外周血PMP水平升高没有受到阿司匹林(100mg/d)治疗所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