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转变,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老年人口必将出现急剧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老年人口可能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中老年人群是慢性疾病高发的群体,人口老龄化必定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带来一定冲击。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庆市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同时,老年人口规模也迅速增长,截止到2014年末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2%。2012年,重庆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3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77.6万人次(增长率为6.20%),2012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的平均就诊为3.98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重庆市的卫生服务需求增长迅速。针对中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高的特点,重庆市出台了特殊疾病管理办法,患有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患者可以享受特殊门诊服务。该办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如患有特殊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不受门槛费的限制,患者的经济负担得以减轻,特殊疾病管理办法的出台旨在帮助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帮助患者尽可能利用卫生服务,满足患者的卫生服务需求,然而现行的制度安排是否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中老年人门诊服务需求和供给现状还不得而知。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重庆市中老年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和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现状,尤其是中老年人对门诊服务利用和需求情况,探讨中老年门诊服务利用的可待提升的空间和服务过程的不足,寻求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方法。本文总共有七章。第一章描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群慢性疾病发病率日益显著的研究背景,总结了先前其他关于新形势下老年人群的门诊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介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数据的来源,其样本抽取方法以及本文将采用的统计模型方法。第三章重庆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与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该章节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医疗服务需求情况,城乡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第二节介绍了样本数据的基本情况,对样本数据的男女比例、年龄比例、参加医保情况、受教育程度、疾病预防意识、健康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状况等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第四章是主要是对门诊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描述调查地区居民的两周患病率,慢性疾病患病率以及各慢性病的患病率等,第二部分通过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家庭年人均收入、吸烟和饮酒行为以及社会交往状况中哪些因素对慢性疾病有显著影响,从而了解影响门诊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第五章对门诊服务利用的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做用卡方检验做单因素分析,即分别就年龄、性别、有无慢性疾病、婚姻状况、家庭年人均收入、文化程度、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医疗费用的报销方式等因素等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分析;第二部分是进行多因素分析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性别、有无慢性疾病、婚姻状况、家庭年人均收入、文化程度、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医疗费用报销方式共同对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第六、七章进行总结和建议。概括总结论文对门诊服务需求、利用进行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在结论基础之上提出如何改善老年人群门诊服务利用状况的一些建议。通过研究发现:(1)基本医疗保险和健康状况是中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如家庭年人均收入、受教育水平、性别、年龄以及户籍类型对门诊利用决策有一定影响;(2)不同医疗保险对门诊利用的影响程度不一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者的门诊利用率最高,也进一步表明了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能激励患者积极就诊;(3)而不恰当的医疗费用报销方式和较低的经济水平低会阻碍医疗服务的利用,与事后报销医疗费用相比,实时报销的就诊率更高,与低收入者相比,高收入者的就诊率更高;事实说明不当的费用报销方式和较低经济水平都会导致医疗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4)户籍类型也显著的影响着四周就诊情况,统一居民户口的就诊率高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就诊率,究其原因主要是户籍的统一是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标志之一,也意味着城乡地区的公共福利逐渐走向一致,农村居民可获得利益的提升空间更多,因而随着农村居民福利的增进,其在对自身健康的投入也就更多,对门诊服务利用率也相应提高。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慢性病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社会支持影响地位上升;(2)中老年人门诊服务需求大,健康状况和医保类型是主要影响因素;(3)中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总体不足,存在较大潜在需求;(4)基层卫生机构是中老年人首选就诊机构,就诊流向合理;(5)医药费用增加,抑制了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增长。基于以上结论给出如下建议:(1)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建设,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控制;(2)加强中老年人的心理建设,构建多层次的社会支持网络;(3)完善特殊疾病管理制度,加强对慢性疾病门诊管理;(4)推进医药市场化改革,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5)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效发挥服务作用;(6)推进城乡医保制度统一进程,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