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与槲皮素协同抗炎效应及用量优化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原酸与槲皮素是木耳多酚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体内及体外的研究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日常摄入的膳食多酚在机体内发生复杂代谢反应,最终以其代谢产物的形式到达体循环或特定组织而发挥功效。此外,膳食多酚往往非单一成分,酚类化合物之间可能存在拮抗、协同或加和作用,使得膳食多酚的生物学效应难以归因于某单一化合物。因此,研究酚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及相互作用对于开发有效的膳食疗法或饮食建议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腹腔注射脂多糖构建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通过比较绿原酸、槲皮素及绿原酸-槲皮素复合成分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究了绿原酸和槲皮素协同抗炎效应,并明确了绿原酸、槲皮素、绿原酸-槲皮素复合成分对急性肺损伤模型肠道菌群的确切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绿原酸-槲皮素的给药剂量,并比较了不同剂量处理组代谢产物组成成分的差异。具体结论如下:1)绿原酸、槲皮素及绿原酸-槲皮素复合成分可有效降低ALI大鼠血清、肺泡支气管灌洗液中TNF-α、IL-1β、IL-6的表达量(P<0.05),并有效改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降低肺湿/干重比值(P<0.05),且绿原酸-槲皮素复合成分的保护效果要优于同等剂量的单一成分,说明绿原酸与槲皮素之间存在着协同抗炎效应。2)由LPS诱导的大鼠ALI模型,经槲皮素、绿原酸及绿原酸-槲皮素复合成分处理后,不同处理组间肠道菌群的组成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经槲皮素、绿原酸及绿原酸-槲皮素复合成分处理后,促炎相关的微生物如Corynebacterium、Streptococcus丰度有所降低;绿原酸处理组有益菌Bifidobacterium丰度显著上升;槲皮素处理组有益菌Butyricimonas、Oscillospira、Bacteroides丰度显著上升且致病菌Clostridium、Turicibacter丰度下降;绿原酸-槲皮素处理组Lactobacillus丰度显著上升。该结果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槲皮素和绿原酸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对炎性相关肠道微生物的调节有关。3)以大鼠血清中TNF-α浓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优化了绿原酸-槲皮素给药剂量,结果表明最优给药剂量为绿原酸27.868 mg/kg、槲皮素45.932mg/kg,接近中心点给药剂量(绿原酸30 mg/kg、槲皮素45 mg/kg)。4)利用UPLC-MS/MS鉴定出13种绿原酸、槲皮素代谢产物;与其他处理组相比,中心点(CP组)剂量处理组血清中二羟基化酚酸(2,4-二羟基苯甲酸、3,4-二羟基苯乙酸)和p-香豆酸的浓度较高,该结果可能与CP组较强的抗炎活性有关。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疮痂病的危害程度逐渐加大,而现有措施防治效果差,不能有效地降低疮痂病的危害,给我国马铃薯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马铃薯疮痂病是由多种链霉菌(Steptomyces spp.)引起的土传病害,常规方法难以防治,而生物防治是防治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逐渐成为了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筛选对马铃薯疮痂病菌具有较高拮抗效果的菌株,并通过盆栽试验对拮抗细菌的防效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