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色素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具有多种免疫逃逸机制,顽固性强,复发率高。目前,黑色素瘤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为主。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癌转移而无法实行根治切除,而手术后的放、化疗一方面能杀死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却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极大的损害,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十分有限。肿瘤疫苗主要通过纠正肿瘤患者的免疫缺陷,启动机体自身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故已经成为黑色素瘤综合治疗主要手段之一。
本研究利用独特的“锚定”生物技术,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进行修饰,将GM-CSF迅速、稳定地固定在细胞表面。这种GM-CSF膜修饰B16肿瘤细胞疫苗通过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直接激活免疫活性细胞,改善肿瘤局部微环境,可诱发机体的主动抗肿瘤免疫反应(包括CD8介导的细胞毒反应),具有治疗相应肿瘤并抑制和预防其转移和复发的疗效,无明显的毒副作用。本研究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的制备
目的:主要对GM-CSF是否有效固定在B16细胞表面以及GM-CSF与B16细胞之间的修饰比例进行初步探索,优化GM-CSF膜修饰B16细胞的制备参数,为膜修饰肿瘤细胞疫苗的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方法:首先用一定浓度的细胞膜修饰剂(A液)处理不同量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将特定亲和基团固定在细胞膜表面。含特异锚定配基的绿色荧光蛋白(GFP)与A液修饰后的B16细胞结合,确定最佳A液膜修饰B16细胞量。再用不同浓度的锚定GM-CSF液(B液)与A液膜修饰后的B16细胞混合,通过A液的桥联(锚定GM-CSF上所带的配基与固定在细胞膜表面的特定基团相结合)将GM-CSF直接固定在B16细胞膜表面。FITC标记的GM-CSF抗体与B液修饰后的细胞作用,流式细胞仪确定最佳B液修饰浓度。
结论:10<7>个B16细胞经2ml稀释后的细胞膜修饰剂(A液)修饰后,再经2m10.005mg/mL锚定GM-CSF液(B液)作用,GM-CSF在B16细胞表面达到最佳固定。经A、B液修饰后的B16细胞重悬于2ml生理盐水溶液,置于IOGy γ射线灭活,即可制成GM-CSF膜修饰的B16肿瘤疫苗,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的预防和治疗。第二部分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的预防性免疫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GM-CSF膜修饰后的B16细胞疫苗接种小鼠后,能否激发体内特异
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保护小鼠免受黑色素瘤细胞的攻击。 方法:BLAB/C小鼠先接种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再接种B16细胞,建立预防组动物实验模型(Dayl,Day7接种瘤苗,Dayl4进行B16细胞攻击)。MTT、检测脾细胞增值,LDH检测CTL活性,ELISA测定脾细胞IFN-γ分泌,同时观察小鼠成瘤率,成瘤大小及存活时间。
结论: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预防接种能完全保护实验小鼠免受B16细胞攻击;免疫小鼠的脾细胞CTL活性明显提高;并能有效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提高IFN-γ分泌水平,与其他免疫接种组相比差异显著。
第三部分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对B16细胞攻击后的BALB/c小鼠进行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接种治疗,观察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治疗后的荷瘤小鼠脾细胞增殖、CTL活性、IFN-γ分泌情况以及肝、肺组织癌转移情况,初步分析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对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
方法:BLAB/C小鼠先接种B16细胞,再接种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建立治疗组动物实验模型(Dayl接种B16细胞,Day10,Dayl7,Day24接种瘤苗)。MTT检测脾细胞增值,LDH检测CTL活性,ELISA测定脾细胞IFN-γ分泌,HE染色观察小鼠肝、肺及接种部位肿瘤组织的病理改变,同时观察小鼠成瘤率、成瘤大小及存活时间。
结论: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能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提高CTL对B16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时间,完全治愈率达到25%。但在未切除肿瘤组织的情况下采取瘤苗治疗,肿瘤组织的存在会直接影响瘤苗的治疗效果,导致GM-CSF膜修饰B16细胞疫苗治疗效果不及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