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房颤动的肺静脉起源学说被认为是阵发性房颤研究方面最具突破性的进展,备受瞩目。近来的国外的研究发现,房颤时心房(特别是左心房)的激动存在有一定程度的规律性,并且发现某些房颤肺静脉的激动频率明显快于左心房和右心房。表明肺静脉或心房某些局灶部位的高频快速激动可能是某些类型房颤的发生或维持机制。但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心房电重构(electrical remodeling)是指房颤的反复发作或连续刺激导致的心房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的进行性缩短、ERP的离散度增加、心房不应期的频率适应不良以及心房传导速度的改变等。房颤结构重构(structural remodeling)是指房颤诱导的心房肌结构的改变。 近来研究显示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在房颤维持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的确切机制、肺静脉是否也同样存在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现象以及肺静脉和心房各部位在电重构、结构重构方面是否存在着差异等尚未完全阐明。 本课题采用慢性快速起搏犬心房的方法制备持续性房颤模型,并对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的肺静脉、左右心房进行心外膜标测,以期发现持续性房颤时心房激动的局部最快激动部位,并观察胺碘酮对该模型电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探讨房颤的发生及维持机制。并通过“犬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肺静脉及左、右心房组织细胞内钙含量的测定”,“犬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肺静脉及左、右房组织连接蛋白Cx43定量分析”和“犬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肺静脉及左、右心房组织心肌纤维化定量分析”三个方面对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的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上根治房颤提供实验基础。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模型的建立方法目的报道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的建立方法,并探讨最佳起搏时间。方法取杂种犬10只,安置实验用埋藏式高频率心赃起搏器快速起搏(400次/分)心房10周。于起搏前及起搏2、6、10周后刺激电极置于右心耳,行心房程序电刺激和burst刺激。结果8只犬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起搏前所有犬经程序刺激均末诱发出房颤,2只(25%)可用burst刺激诱发出非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分别为375和215;快速起搏心房2周后停止起搏,1只(12.5%)犬出现房性早搏,1只(12.5%)犬出现短阵房性心动过速,6只犬(75%)表现为窦性心律,3只犬经程序刺激诱发出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为Zlmin、28min、17min);6只犬可用burst刺激诱发出房颤[其中持续性房颤4只(持续时间为3omin、26min、34min、4lmin),非持续性房颤2只(持续时间为4min和3min)l;快速起搏心房6周后停止起搏,6只(75%)犬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房颤(平均持续时间52士6min,1只表现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只表现为窦性心律,8只犬经程序刺激均可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平均持续时间62士6min),持续性房颤的不应期为1 32士gms;快速起搏心房10周后停止起搏,6只(75%)犬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房颤(平均持续时间68士6min),且电复律后8只犬经程序刺激均可诱发出持续性房颤(平均持续时间66士smin),持续性房颤的不应期为123士1 lms。起搏6周和起搏10周相比,自发性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75%VS 100%,P>O.05)、自发性持续性房颤的发作时间(52士6min vs 68士6min,P>005)、诱发性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100%vsl00%,P>0.05)、诱发性持续性房颤的发作时间(62士6min vs 66士smin,P>0.05)和持续性房颤发作时的有效不应期(132士Zlms vs124士19ms,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并且起搏6周后诱发性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为100%。结论: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具有房颤诱发率高、持续时间长、重复性好等特点。最佳起搏时间可能为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