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金龟子绿僵菌、桑黄菌和紫色链霉菌这三个菌种分泌的色素的性质及其对蛋白质纤维织物的染色。根据菌种特性及培养情况设计安排实验,为微生物染料在染整行业的应用提供基础。第一部分研究对象为金龟子绿僵菌。对菌种进行鉴定后,探究发酵培养基成分、发酵工艺对发酵产黄色素的影响。研究金龟子绿僵黄色素的稳定性,并以K/S为指标优化染液对蚕丝和羊毛织物的染色工艺,评定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该菌种与金龟子绿僵菌的同源性达99.98%。金龟子绿僵黄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66nm处,液态发酵培养中,最佳碳源为葡萄糖,用量为30g/L;外加氮源会抑制黄色素的分泌,在pH=7,30℃,接种量4%(v/v),160r/min恒温振荡培养箱内培养4天,可获得最大色素产量。此外,酸碱、温度、金属离子对金龟子绿僵菌黄色素的影响均较大。最佳染色工艺:染色温度蚕丝为80℃,羊毛为90℃,染色时间为60min。染色后蚕丝的干、湿摩擦牢度均为4级,沾色4-5级,变色3级,羊毛的干、湿摩擦牢度、沾色牢度4-5级,变色4级,但耐日晒牢度均较低为1-2级。第二部分研究对象为桑黄菌。将桑黄菌子实体超细粉提纯后应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并对提取工艺、桑黄染料的稳定性、染色热力学、动力学、染色工艺等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桑黄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47nm处。采用70%的甲醇-水溶液作为溶剂,在60℃提取60min,提取次数为3次,可获得最高产量的桑黄染料。该染料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温度100℃以下较为稳定,加入Fe2+、Fe3+后会发生变色且产生沉淀。染料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桑黄染料在70%甲醇-水溶液中的标准工作曲线呈线性,80℃时桑黄染料的准二级动力学线性拟合方程为y=0.052x+0.359,相关系数R2=0.99317,染色速率常数为0.0078g(mg·min)-1,半染时间为6.8014min;90℃时桑黄染料的准二级动力学线性拟合方程为y=0.050x+0.202,相关系数R2=0.99706,染色速率常数为0.0127g(mg·min)-1,半染时间为3.9879min。桑黄染料对蚕丝织物的吸附类型属于Nernst分配型,染色过程属于放热、熵变小的反应。桑黄染料对蚕丝织物染色的最佳工艺:媒染剂(铝离子)浓度为1.5g/L,后媒法染色,pH=4,90℃,2h。染色织物的耐水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分别为3-4和4-5级,但日晒牢度仅2级。第三部分研究对象为紫色链霉菌。研究紫色链霉菌中紫色素的分布情况、色素稳定性及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工艺等。结果表明紫色链霉菌发酵产生的紫色素分为胞内色素和胞外色素,且胞外色素含量大于胞内色素,在光谱图中出现三个吸收峰,分别在585-610nm,540-560nm,495-510nm左右。其发酵产生的紫色素在不同酸碱下呈现不同的颜色,在100℃以内稳定性较好,在Cu2+、和Fe2+作用下较为稳定。采用紫色链霉菌发酵液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实验,最佳工艺为:采用直接染色法,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为40min,pH=10。染色后蚕丝的干、湿摩擦牢度为4级,沾色4-5级,变色4级,日晒牢度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