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健康成人主要脑白质纤维束的示踪显示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技术进行活体人脑白质纤维束成像,观察重建纤维束的解剖学特征,掌握重建脑白质纤维束的方法。
资料与方法:使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颅脑常规MRI(magneticresonanceimaging)序列与弥散张量成像序列的扫描,利用纤维束示踪成像软件DtiStudio重建人脑主要白质纤维束的三维结构,并与其经典解剖学描述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人脑主要白质纤维束如胼胝体、上纵束、下纵束、钩束、皮质脊髓束有较为理想的显示,与经典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应用弥散张量示踪技术可以清楚显示正常人脑白质纤维束,所得图像与解剖学描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技术是活体研究人脑白质纤维束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第二部分健康成人大脑主要白质纤维束的弥散张量研究——年龄、性别、偏侧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difusiontensorimaging)重建健康成人大脑主要白质纤维束,定量评价其弥散参数、纤维束特性与年龄、性别及两侧大脑半球偏侧性的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已获得所有健康志愿者的知情同意。使用飞利浦1.5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54位健康志愿者进行DTI数据采集(年龄范围20-76岁,男26例,女28例),采用纤维示踪法重建胼胝体、上纵束、下纵束、钩束、皮质脊髓束,测量重建每组纤维束的密度(每个体素内的纤维束数量)、平均长度(mm),并在各纤维束走形区测量纤维束的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平均弥散率(meandiffusivity,MD),同时,分别对各参数进行年龄、性别、偏侧性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胼胝体:所重建的胼胝体的各参数在性别(男女)和偏侧性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FA值、密度、平均长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389,p=0.03;r=-0.410,p=0.002;r=-0.463,p=0.000),MD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9,P=0.017);上纵束:所重建的上纵束的密度在偏侧性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1),其余各参数无偏侧性的统计学差异,各参数在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D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557,p=0.001),余各参数无年龄相关性(p>0.05);下纵束:所重建的下纵束的各参数在性别和偏侧性间无统计学差异,只有MD值与年龄呈正相关(MD:r=0.300,p=0.028),其余各参数均无年龄相关性;钩束:所重建的钩束的FA值在偏侧性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6),余各参数无偏侧性的统计学差异,左侧FA值、右侧FA值、MD值、密度、平均长度在不同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侧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6,p=0.043),MD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314,p=0.021),余各参数无年龄相关性;皮质脊髓束:所重建的皮质脊髓束的各参数在偏侧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FA值在不同性别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余参数无性别间的统计学差异,各参数无年龄相关性(p>0.05)。
结论:重建的人脑主要纤维束中胼胝体各参数以及右侧钩束的FA值与MD值存在年龄相关性,这为脑老化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的依据,上纵束的密度、钩束的FA值存在偏侧性的统计学差异,皮质脊髓束的FA值在不同性别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为探索人脑功能相关差异方面提供了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