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如火如荼地在全球领域开展活动,并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是在经历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后,人们对其反思的结果:中国非政府组织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处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处于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分离的时期;中国的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经济建设、民主建设都有赖于一个健全的社会领域;因此,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特殊性,它肩负着建设政治文明的历史使命,它要与政府、市场一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政府组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独立性问题、志愿性问题、结构性问题、资金问题等;而产生问题的根源有体制上的原因、政策上的原因、观念上的原因以及非政府组织自身的原因。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要靠政府、社会以及其自身的共同努力。而且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公民自主权利基础上的多元化的社会,其中的三大支柱是市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中国社会要良性运作,必须使这三者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治理”理论,是对“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纠正,是对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的补充。治理强调公民的积极参与,而公民参与的载体和平台天然的就是非政府组织。这种治理理念与我国转轨时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转变政府职能的观点相谋合,因此我们应该吸收、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方面下放权力,大力培育非政府组织,使非政府组织成为公共事务管理中真正独立的主体。 本文作者对“治理”理论的产生背景、终极目标及进步性与弊端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处在转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非政府组织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非政府组织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与局限性进行了剖析,对在转轨时期如何培育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提出了可行性的政策与方案,这些政策与方案的进一步的实用性,还需在实践中检验并逐步完善,以求与时俱进,达到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