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氢键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对有机分子以及生物体系的光化学性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溶液中的分子间氢键是一种发生在氢给予体和受体分子之间的特定位置的溶质溶剂间相互作用。在一些条件,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能够在基态形成氢键复合物。当光致激发发生在该氢键体系后,这就会导致在不同电子态的电荷进行重新调整,形成氢键的溶质与溶剂分子将相应地发生改变,继而将会产生由光致的变化导致的分子间氢键的动力学响应。这个动态的过程被称作激发态氢键动力学。这一过程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体系的光化学过程。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研究手段的限制,人们对于氢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氢键的成键性质以及热力学等方面。但随着氢键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对于氢键动力学的研究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飞秒时间分辨振动光谱在研究氢键动力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于此同时,含时密度泛函理论也已经被证明是一种从理论上研究氢键动力学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监测在不同电子态的光谱移动来研究氢键的动力学行为。本文中我们用计算的方法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氢键体系的相关性质,在激发态下研究体系的氢键动力学行为以及对该体系光化学性质的影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香豆素120与水分子形成的体系,我们分别计算了香豆素120与水分子形成的三种类型的氢键复合物的基态几何构型,低电子态的激发能,我们得出在电子激发态下三种类型氢键复合物的电子光谱均发生了移动。对于类型B氢键复合物,我们还计算了该氢键以及形成该氢键的官能团在不同电子态下的键长参数,以及相对应的红外光谱。我们得出在类型B氢键复合物中,分子间氢键C=O…H-O在S1态增强。对于金属有机化合物[CuCN·EIN]体系,我们工作的重点是探究在激发态下氢键的变化将会对该体系的发光行为产生的影响。我们分别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该体系代表片段的基态和激发态的几何构型以及红外光谱。此外,我们还进-步计算了该体系模型的前线分子轨道以及电子组态排布。我们得出:该体系的发光形式是由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分子间氢键在S,态增强,从而不利于从配体到金属中心的电荷转移,因此有利于体系的发光行为。除此之外,我们还研究了配位键在激发态的变化,能够推断出配位键CU7-N8在激发态时有所增强。从而有利于体系的发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