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畅销小说《钱商》(1975)是英裔加拿大籍知名作家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1920-2004)的代表作,曾被翻拍为电视剧并获得读者及观众的热烈反响。《钱商》主要情节脉络围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美利坚第一银行中的银行家展开,通过呈现银行家们的职业道德、婚姻情感、宗教信仰和商业理念等伦理线索,展现了现代美国商业社会中的伦理景观。目前,我国学者对于《钱商》的研究尚未出现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解读视角。本论文从该理论出发,通过分析作品中三位银行家的伦理意识,阐释了阿瑟·黑利对于美国现代商业社会中的道德困境及对现代人生存出路的思考。本论文由五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涵盖阿瑟·黑利及其作品介绍、《钱商》内容简介、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结合本论文涉及的研究内容对文学伦理学批评进行针对性介绍。第一章阐述亚历克斯·范德沃特对美国现代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反思及其建立的伦理意识。二十世纪的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主义弥漫经济社会。人们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现代职业对人的时间空间、个性自由、婚姻生活亦产生了相应的冲击。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各领域改革风生水起。副总亚历克斯坚守职业道德及商业伦理,呼吁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稳定并改进银行业务。锐意进取的他对工作全心投入却以牺牲个人时间、空间为代价,忽视婚姻伦理中丈夫对妻子应尽的关爱责任。内向娇弱、缺乏成长榜样的年轻妻子自闭成疾,最终疯去,亚历克斯夫妇夫妻关系有名无实,酿成家庭悲剧。当深爱的左派情人布雷肯使他再次感受到因工作与个人生活的冲突产生的伦理困境时,亚历克斯选择平衡两者关系,完成对不同伦理身份的自我建构。亚历克斯建立了符合伦理秩序的伦理意识,最终实现现代人真正的精神自由和独立空间。第二章分析在美国现代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作用下罗斯科·海沃德丧失伦理道德意识的过程。笃信上帝的副总罗斯科在物质主义驱动下争名逐利,为满足私欲无视行业法规及职业道德,最终使银行陷入破产危机。罗斯科婚姻关系的建立亦基于有利可图原则,无爱无性的家庭环境使夫妻间的伦理关怀缺位,其婚姻伦理意识混沌:在被年轻貌美女子阿弗里尔引诱发生不伦关系后,罗斯科将与女子的越界行为误作为爱情,却殊不知已中商业圈套。当意识到自己的罪行后,罗斯科祈祷得到上帝的救赎却依然执迷不悟约会妓女,陷入伦理瘫痪的状态,其宗教信仰已被异化为赎罪工具。无法重建伦理秩序的罗斯科自杀而终,其死亡象征着追逐物质成就的现代人成为美国商业社会的牺牲品。在本章中,对伦理瘫痪的定义是本文的创新所在。第三章论述诺兰·温赖特的美国传统清教精神在现代物质主义价值观作用下的延续与变异。副总诺兰出身黑人贫民窟,作为边缘群体的他曾通过美国传统清教道德伦理消除伦理混乱,完成伦理意识觉醒后以清教徒式的标准严于律己,跻身精英群体。诺兰对待工作尽职尽责,但其伦理意识深受所身处的白人主流文化伦理环境的影响,为了完成工作目标却在非理性意志的作用下,多次违背职业伦理道德规范。诺兰通过美国清教思想建立伦理意识,说明传统美国精神在现代物质社会中依然延续;但诺兰职业伦理意识的混乱状态,暗示着美国精神在现代物质主义的作用下已经变异,需要通过理性意志来进行规范。结论部分展示本论文通过文学伦理学视角得出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建立符合伦理秩序的伦理意识是当今物质社会中现代人的生存出路。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伦理问题是作家所在时代的伦理环境的观照。透过展现银行家的伦理意识,黑利批判性地指出:在物质主义影响下的商业社会中,现代人需要通过理性意志来规范自身行为。通过阅读本部小说,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复杂的人性,以及社会伦理对于个体的约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