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进行治疗性逆行胰胆管造影术(therapeutic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TERCP)后胰腺炎发生的相关保护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3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内窥镜科诊治的成功完成TERCP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共103例,根据记录的患者术前、术后3h、术后24h术后白细胞计数、血淀粉酶、血脂肪酶、总胆红素等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对患者是否有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进行诊断,并据此将他们分为PEP组及无PEP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记录,包括年龄、性别、临床主要诊断、身高、体重、有无胰腺疾病病史、行TERCP目的、EST史、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中段直径、手术时间、胰管是否注入造影剂、本次是否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否行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naso biliary drainage,ENBD)、是否行胰管内引流术,对PEP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并对以上因素进一步的回归分析,最终确定梗阻性黄疸TERCP后PE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恶性梗阻PEP发生率为18.2%,良性梗阻患者PEP发生率为8.6%,但是通过统计分析表明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60岁以下的梗阻性黄疸的患者41例,60岁以上的梗阻性黄疸的患者62例,两者PEP发生率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体重指数(BMI)处于消瘦体型及正常体型居多,以中老年为主,操作时间跨度较大,三种因素与PEP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病因分析表明胆道疾病仍是进行TERCP的主要原因,男性PEP发生率比女性低,两类因素与PEP的发生无密切相关性(P>0.05);有胰腺炎疾病史的患者PEP发生率大于无胰腺疾病病史患者(27.3%vs9.9%),有EST经历的患者、无EST及有胰管造影的患者PEP发病率均高于对应组的患者(13.8%vs7.9%、13.2%vs7.4%、20.7%vs8.1%),统计学分析表明各因素在统计学上均未体现出与PEP的相关性(P>0.05);CBD中段直径(无PEP组vsPEP组;13.08±4.078vs16.15±5.055,P=0.046)与ENBD(P=0.006)两因素各组患者PEP发生率有明显差异。logistioc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仍然是CBD中段直径和ENBD,CBD中段直径P=0.029,OR=1.1984,ENBD P=0.029,OR=0.1097,胆总管中段直径增加和ENBD为OJ患者PEP的保护因素。结论:目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病因是胆道系统疾病,其中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恶性梗阻的患者PEP的发生率高于良性梗阻的患者,男性的PEP发生率低于女性,EST史、胰腺疾病病史及胰管造影均会增加患者PEP发生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各因素并无统计学差异,最终统计结果发现胆总管中段直径增加和ENBD为与梗阻性黄疸患者PEP发生密切相关的两种保护因素。通过术前对患者胆道系统相关资料的评估,术后进行常规性的鼻胆管引流,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出现PEP的可能性,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