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中医基本术语“先天”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形成的文化背景入手,阐释中医“先天”概念的多层次含义,以及在医疗实践领域的应用情况。正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医易会通思想中的“先天”观。重点选择的对中医“先天”形成影响较大的宋代易学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着重介绍他们阐释的易学“先天”观,又通过中医对易学的解读建立了中医哲学的“先天”观。第二部分,道教内丹学在追求生命境界的升华过程中,极大限度地发挥了人体潜在功能,所构建的生命修炼体系和具体细节以及最终目标都贯穿了“先天”理念,而且内丹学与中医学都把研究重点落实在人体生命活动之中,内丹学的“先天”观与中医“先天”具有共同的生命基础。第三部分,本文认为中医“先天”观既吸收了易学、内丹学的概念,又结合生命存在的基础(胞胎时期),具有多层次含义,本文从四个层面解析中医“先天”观,(1)以有形无形的意识层面划分先天;后天,无形为先天,有形为后天;(2)无形之气为先天,有形之质为后天;(3)“火”主先天论;(4)以胎儿的出生为先后天分界,即胞胎时期为“先天”。对于“先天”的同位概念“禀赋”进行比较研究。第四部分,探讨“先天”概念为基础对中医哲学基础概念(阴阳、水火、五行)的解释。这种“先天”阴阳、水火、五行的理解,对于明清中医的辨证用药奠定重要基础。第五部分,考察中医以“先天”观念构建的形体功能观,包括构成生命最基本的要素,精气神的先天含义;脏腑经络结构的先天生成;生理功能(营卫三焦生化)的先天本源;以及体质的“先天”因素。第六部分,研究中医“先天”概念在发病、诊断、治疗、用药等方面的运用,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种,并重点探讨明清中医强调治先天之本的代表方药六味丸与八味丸。第七部分,探讨中医养生的“先天”观和养生方法,古代医家认为“先天”因素对生命寿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但决定寿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后天的积极养生可以弥补某些“先天”造成的不足,这方面表现出中医积极地生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