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通常以手术切除为主,同时结合化疗、放疗、内分泌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尝试使用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等热消融技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认可。但是对于局部晚期肿块体积较大的乳腺癌,上述方法存在不能完全消融病灶的弊端,因此治疗后周边残存组织,尤其是可能存在的存活肿瘤细胞的转归对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热消融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热量的传导,这部分组织同时受到了亚致死性高热的作用。因此,亚致死性高热对乳腺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是热消融技术在临床应用和推广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亚致死性高热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肝脏、胰腺等内脏器官,在乳腺癌中并无相关报道。目的:观察温度不同的亚致死性高热环境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志物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将体外培养的MCF-7细胞放置于不同温度梯度(44℃、47℃、50℃)的水浴锅中加热10分钟以模拟热消融术中产生的亚致死性高温环境,而后与对照组(37℃)相比较,检测存活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改变,以及存活细胞中EMT相关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MCF-7细胞经亚致死性高热作用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部分细胞趋于梭形;CCK-8结果显示其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对照组(37℃)与实验组(44℃、47℃)穿过Transwell小室基底膜的细胞数分别为180±20个、154±12个、43±8个(迁移);126±16个、86±7个、47±10个(侵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穿过Transwell小室基底膜的细胞数明显减少,P<0.001;而E-cadherin、Vimentin等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37℃)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亚致死性高温能够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而并不诱导其发生EMT样改变,提示热消融技术能够在尽可能灭活靶区肿瘤细胞的同时短期内抑制可能残留的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为下一步治疗争取时间,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乳腺癌局部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