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东征中党的“扩红、筹款、赤化”工作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扩充军队、筹集物资款项、宣传党的主张、建立革命政权、建立党组织等,在中央苏区、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是我党我军工作的重中之重。红军东征是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战胜无数困难和险阻,胜利抵达陕北后,进行的一项重要战略行动。初到陕北的党和红军面临发展与巩固的二难抉择,国民党对陕北苏区重兵封锁不断围剿,根据地巩固实为不易,陕甘苏区物资匮乏,红军的供给问题难以解决,发展更无从谈起。同时期的山西,久处于阎锡山的统治之下,交通不便,消息闭塞,中央军尚且难以进入,我党组织发展更是举步维艰,红军抵达陕北之时,山西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防共”工作紧密进行,民众长期受到反动的宣传和教化,普遍对共产党和红军存在错误认知,在此情况下,要消除群众错误观念,并实现扩充红军、筹集抗日经费、建立革命根据地等战略任务,十分困难。东征虽历时较短,但通过我党正确的政策指导、灵活的军事策略、丰富的宣传和动员方式,这一时期“扩红、筹款、赤化”工作的成效也不容小觑。以东征时期红军在山西的活动进程为主线,探究史料深入挖掘我党我军在山西宣传和动员的方法,对比东征前后红军人数、物资以及山西党组织建设等情况,以期较为全面的剖析红军东征的历史意义,以为地方史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论文共由五个章节组成,具体框架如下:
  第一章绪论。简述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点,并对文章涉及的“红军东征、扩红、筹款、赤化”四个历史名词进行界定。
  第二章红军东征时代背景。由面到点阐述红军东征的时代背景,从国际背景看,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实施绥靖政策,苏联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华采取各项援助举措。从国内角度来看,九一八事变后抗战局部爆发,学生工人示威游行,抗日高潮四起,外敌当前,国民党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了解整体背景,更好的揭示红军东征的目的、意义、必要性及可能性。
  第三章红军东征中党的扩红工作。本章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面对国民党围剿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军队损耗严重,急需补充,陕北扩红虽如火如荼的进行,但较损失而言却也是杯水车薪;第二部分是本章重点,主要介绍扩红工作的开展路径,包括宣传和动员、切实为人民服务、优待红军和红属、加强俘虏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其次介绍扩充红军的来源,主要有自愿从军的群众、投诚的敌军以及经教育自愿加入红军的俘虏;第三部分扩红工作的成效,红军数量较红一方面军刚入陕北时有较大增长,山西民众对红军有了正确的认识。
  第四章红军东征中党的筹款工作。从红军东征前的筹款困境、东征中筹款工作的开展、东征筹款工作的成效进行论述。分析红军初到陕北时生活物资匮乏、武器装备奇缺的困境,对比同时期陕北和山西的经济情况,进一步探析东征山西的原因,进入山西后,款项物资的筹集主要通过人民群众捐款捐物、红军打土豪分得财物以及战争中俘获敌人的物资,工作成效则是红军生活状况渐趋好转以及武器装备有所增补。
  第五章红军东征中党的赤化工作。东征不仅对早日实现对日作战、巩固陕北根据地至关重要,对红色山西的建设也有奠基作用。从政治防共、思想防共、军事防共三个角度来论述当时山西的状况,概述我党我军在山西发展的困境,从党组织、政权组织、地方军事组织、群众团体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分析赤化工作的开展路径,进一步揭示东征对山西的影响,挖掘其对当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益借鉴。
  结束语对红军东征中党“扩红、筹款、赤化”工作进行历史分析。全面总结东征中三项工作的成效,以期较为全面的剖析红军东征的历史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鲜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思想。政德建设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一环受到高度重视。政德是从政者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综合反映。它既体现了干部在行使公共权力时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也体现了党的各项宗旨、要求,同时又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和作风紧密联系。干部政德的好坏不仅影响公共权力的行使和社会管理的效力,而且直接影响社会公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并强调要不断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期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标尺,新时代对受教育者获得感的关注成为教育者不容忽视的紧要议题。尽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在实效性和渗透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研究具有重
学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要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晋商宅邸楹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代与当代、思想和艺术、语言和文字结合的成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共精神是检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主流力量,其公共精神的培育影响着现代化的进程。但是目前大学生公共精神出现一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对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进行研究,并试图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  本文研究立足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将接受动力运行环节中的认知阶段、内化阶段和外化阶段作为分析框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通过对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学位
期刊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调研时谈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五台县作为重要的革命老区,红色教育资源丰富,拥有意义深远的革命历史、信念坚定的革命人物、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丰富的革命理论、实践成果、革命文学艺术作品和宝贵
民兵是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中国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不脱离生产的一支新型人民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中国民兵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后,伴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始终是我党领导的“三结合”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民兵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民兵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军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