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位的白朴(1226——1310?)不仅是一位戏剧家,而且还擅于作曲,长于填词。在“词曲递变”的文学史背景下,兼擅这两种文体并都有作品流传于世,使白朴在至元初文坛上十分具有代表性。本文试从词和曲的对比角度论述白朴的创作,从“异”和“同”两个角度,研究白朴词曲。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学界对于白朴词曲的研究现状。与词的研究相比,对于其散曲的研究是相对薄弱。而从白朴词曲比较的角度对白朴进行研究的论文就更少了,这方面还有研究空间可拓展。其次,对本文词曲的意涵进行了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曲”,指的是白朴的散曲,而不包括剧曲;词指的是《天籁集》所收的104首词。第三,本文的研究意义,从词曲比较的角度考察白朴的创作,打破了文体局限,既符合白朴的创作实际,又有助于我们了解白朴对于不同文体的运用。并通过词曲异的研究透视元代文坛“词曲递变”之演进生态。论文第一章,从内容方面比较白朴词曲的异同。具体把白朴的词曲分为“抒情之作”“交际之作”“娱乐之作”三个部分,分别比较这三个部分“词曲同工”和“词曲异调”之处,并具体分析词曲出现“异调”的原因。论文第二章,从语言特点和风格特征的方面比较白朴词曲的异同。首先,“词曲异调”表现在词曲不同文体所独具的风格,具体为曲之直白浅显、词之含蓄曲折。其次,词曲同工体现在语言特点上,或是词具有曲的特征、或是曲具有词的特征。以及风格特征上呈现出的一人多格,即无论是词还是曲都不能笼统地用婉约或是豪放来概括其风格。论文第三章,从体式方面比较白朴词曲的异同。首先,“词曲异调”表现为词牌和曲牌上的泾渭分明以及词韵和曲韵在入声韵问题上的大相径庭。其次,“词曲同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就“曲入于词”而言,通过比较同一词牌不同作品的句式以及白朴作品和《词谱》中的正体的句式,发现白朴作词并不受词牌对表达的限制,他往往会根据实际创作的需要对字数进行增减,从而改变词调句式,创作别体。这也是白朴词曲化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另外,在白朴的《天籁集》中除【点绛唇】被白朴用作曲牌外,另有五首词牌被当时人或后人用作曲牌,分别是【风入松】【满庭芳】【八声甘州】【贺新郎】【踏莎行】。第二,就“词入于曲”而言,虽然白朴的时代散曲的格律化尚未开始,但是他的曲作中已经有苗头。通过对比白朴散曲的同调名作品以及白朴散曲与《全元散曲》中的同调名作品,我们发现白朴散曲的结构是比较稳定的。另外,白朴的散曲所用曲牌在当时亦是词牌的除了【点绛唇】外,还有【阳春曲】、【天净沙】、【小桃红】、【驻马听】,这也是“词入于曲”的表现之一。